致读者

作者: 宝葳 | 来源:发表于2018-04-03 17:32 被阅读1986次

笔者从来都喜欢清宫的历史,这无关乎民族尊严,也无关乎中华命运,只是简简单单,喜欢而已......

记得余秋雨在《一个王朝的背影》里说:

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老人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量。

......清朝终于被推翻了,但至今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它仍然是一种冤孽般的存在。

我和余秋雨先生一样,在这方面没有那么鲜明的立场。何况,在清代,后宫的女子,多数是无关前朝是非的,她们处于一个最好的朝代,这里封建礼制健全,仁治儒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她们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她们也处于一个最差的朝代,封建时代的一切将在这里逐步没落,她们的身心不得不在牢笼中禁锢至死。

平心而论,清代后宫不像明代后宫那么血腥,动不动就集体殉葬,动不动就酷刑加身,笔者也是女人,很不喜欢看加诸在如花似玉的弱女子身上的,那些血淋淋的故事。

清代的后宫又远远没有汉唐的后宫那么奔放,动不动就改嫁,动不动就养男宠,还父纳子妻,子承父妾,我不排斥二婚,也绝对崇尚爱情至上,但是,更喜欢规则控制下的那一份宁静。

清朝的后宫,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看头”,这里没有人为了上位,掐死自己的孩子,如武皇后;也没有人为了巩固地位一个接一个弄死别人的孩子,如赵合德、万贵妃。

不是她们不敢,更不是她们不想,而是,她们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宫规和更加紧密的防范。

清朝的皇帝们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他们热爱学习、吃苦耐劳,专务正业。他们中没有白丁,没有昏君,他们明白自己的位置,不能自由恋爱,因此他们的婚姻多是被政治所主导,而不是任性地去宠爱那些美貌的女子。

大家可能会提到顺治皇帝来反驳我,然而,据史料来看,顺治皇帝之所以喜欢栋鄂妃,是以为她能做好贤内助。而他给予栋鄂妃的,也绝非纣王之于妲己、幽王之于褒姒、高纬之于冯小怜、唐明皇之于杨玉环式的万千宠爱、不管不顾,顺治与栋鄂妃两人之间,栋鄂妃始终是一个奉献者、付出者。

最近几年,清宫戏很火。看《甄嬛传》,我为一次都没有选过秀的劳模皇帝雍正叫屈;看《金枝欲孽》,我为男子能随意进出宫廷与后妃相处瞠目。这些故事都非常好看,是十分成功的电视剧。

但是,也许是我太挑剔,也许是我太古板,在这里,决定把真实的清朝后宫故事展现给大家,希望大家拍砖指教。

相关文章

  • 致读者

    一个十岁的少年皇帝公孙正,一个十三岁的少女皇后南宫羽。他们两个因为政治的需要而结合,会有什么效果呢? 皇帝:作为一...

  • 致读者

    亲爱的简友: 很高兴与大家相遇!未曾谋面,也不曾谋音,对于同样喜欢文字的你我,同样关注育儿的你我,在简书以这样的方...

  • 致读者

    我从未像现在这样认真思考自己的身份问题,直到生命给我一次次礼物,让我在经验中体会,在一次次安排中,在一切发...

  • 致读者

    谈吃,前有《雅舍》的梁实秋,后有《写食主义》的沈宏非,居中更有大神汪曾祺。这几位的文字,连纸缝里都透着香气——不只...

  • 致读者

    因为我的作品~临江仙—觅知音 被一个叫半步天的人盗取并转发在今日头条上,请各位诗友作证,所以近期暂时就不发表文章了...

  • 致读者

    这是一部由陪伴长期患双向情感障碍的母亲的女儿记录的观察日记。母女同住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形同陌路,关系更...

  • 致读者

    笔者从来都喜欢清宫的历史,这无关乎民族尊严,也无关乎中华命运,只是简简单单,喜欢而已...... 记得余秋雨在《一...

  • 致读者

    大家好,我是麦蓝,有小伙伴问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这个。。要从几年前我打算画画时说起,那时,我想要给...

  • 致读者

  • 致读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读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kc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