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学文言文
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六)

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六)

作者: 杜若东 | 来源:发表于2020-01-13 08:31 被阅读0次
    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六)

    常见的谦辞有: 

    1、蓬荜生辉:也说蓬荜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筚: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

      2、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的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3、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5、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6、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7、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8、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

    9、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10、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11、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12、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低下。

    13、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14、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15、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16、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17、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18、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

    19、一得之愚: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

    20、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也可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21、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22、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3、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

    24、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25、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也作“愚者一得”。

    26、管窥蠡测: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大海。比喻眼光狭窄,见识浅陋。也作“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27、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28、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

      30.叨(tāo)陪末座: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谦辞。 

    31.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辞。

    32.不腆之仪: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

    33.田父献曝: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34.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提到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备。

      35.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

      36.狂瞽之说:狂:狂妄;瞽:瞎眼。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

      37.美芹之献: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

      38.刍议: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

    十三 实词含义的推断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字(一般都是实词),或者没有见过,或者是见过而不能确知其含义。高考古诗文阅读题的第一个题目,就是考察实词含义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一)回归课文法

    (1)《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句中“许”初看有点难解,如果联系学过的《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就可以知道,“许”作“地方”解。

    (2)2012全国大纲卷: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宋史·郭浩传》)D项,已:停止。我们可以联系我们学过的《劝学》:学不可以已,即可以推断D项是正确的。

    (3)2011年重庆卷: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思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江公皋传》)A项,籍:登记。如果我们联想《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就可推断A项是正确的。

    (4)2012年江西卷:吾意汝岂反者也,良由官吏污暴所致。句中“良”难解,如果学过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知道文中“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明白“良”意为“的确”“实在”。

    (二)成语推断法

    (1)2011年江苏卷: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陈公弼传》)A项,耸:震惊。如果我们联想到成语“耸人听闻”就可以知道A项是正确的。

    (2)2011江苏卷: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万贞文先生传》)C项,爽:差错。句中爽难解,如果我们知道成语“毫发不爽”“屡试不爽”,就知道C项是正确的。

    (3)2012年福建卷:修篁干霄,森列门内。(《游龙鸣山记》)B项:干:冲。如果知道成语“干云蔽日”,知道B项正确。如果读过杜甫的《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也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4)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论贵粟疏》)句中“捐”字难解,如果能知道成语“细大不捐”“为国捐躯”,可推想“捐”字译为“遗弃(的人)”“抛弃(的人)”。

    (5)2012年江西卷翻译题: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句中“鬻”难解,其实只要知道“卖儿鬻女”这个成语,即可推断其含义为“卖”。

    (三)结构分析法

        古人讲究文句结构整齐,音韵和谐,常使用对偶句、整句。处于该种句式对应位置的词语的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由此可根据已知词义推知未知词义。苏洵《六国论》中有“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一句,句中“追亡逐北”中的北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句式特点,北应该和对应结构位置的“亡”意义相同相近,判断“北”与“亡”意思相似,即逃跑的军队。

    (1)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文选·序》)句中“觌”字不解,我们发现这段文字是骈文结构,因此可以利用骈文句式对称,而相同位置上的字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大胆推断“觌”与“观”两者意义相同,都是“观察”,而这种理解完全是正确的。

    (2)是非暗于在己,威福专于下吏,贪冒货贿,不知纪极,蠢政害民,实由于此。(《隋书》)句中“冒”不知何意,但与“贪”相连,推断其为同义词连用,亦即“贪婪”意,这种理解是正确的。

    (3)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求谏》)

    句中“听断”难解,如果能联系同义词连用,则可推断“听”也是“断”的意思,即“决断”“决断”“处理”。

    (4)2012年湖南卷翻译题: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损”和“益”处在句式相同的上下两句的相对位置,故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故有“损”推测“益”应为“增益”可译为“(对我)有好处”。

    (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句中“解”难以解释。因这是两句对偶的五绝,可以推断“解”“能”意义相近或相同(相反),综合句义,“解”等同于“能”。

    (四)文意推断法

    文言实词的释义,一定要把“词”放在“这个词”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离开了词语的环境,往往会出错。我们看到一个词语,一般首先跳出脑海的是它的“字典意义”或“常用意义”。而这个意义并不一定适用于这个句子中的这个词的含义。所以,把握词语的语境,是解答文言实词的关键所在,是解释文言实词的重中之重。要善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例如,《促织》中“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的句子,这里的“售”,显然不是“卖出”的意思,应为“考取”。这里童生是参加科举考试为考取秀才的人。“久不售”指没有考取秀才。

    (1)2012年海南卷: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B项,怀,衔恨。“怀”的这个义项不太熟悉,然而根据上下文,萧燧有意推掉漕试主考官的职务,使秦桧让自己儿子考中的愿望暂时落空,且出言不逊,触怒了秦桧,才把它调到秀州。所以,B项是正确的。

    (2)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史记·田单列传》)句中“轊”是什么意思,较难理解。但结合上文,田单让其族人在车轮轴端安上铁帽,在燕军攻入城池后车轮受到保护未散架得以脱逃。别人的“轊”折断了,车轮被毁成了俘虏。这里“轊”肯定是车轮末端的那个零件。“轊(音wèi )”意为古代套在车轴头的铜制圆筒,来保护车辖。

    (3)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句中“责”不解,既不是是“责备”,更不是“责任”,既然文意不通,就可以考虑通假,此字通“债”,就好理解了。注意:此字为古今字才对,为了便于理解,不引进新的概念。故仍命名其为通假。

    (4)2012年北京卷: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实词推断题C项,赆:赠送。联系上下文,范景淳的两个儿子为感激李疑馈赠给他米,但李疑拒绝了,反而又送财物给二人。可推断“赆”当送给、赠送讲,可判断C项正确。

    (5)2012年湖北卷翻译题: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卿家痴叔死未?”前文有“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的句子,故“调”应是调笑,调侃。

    (6)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2012年海南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翻译题)既然是“杂糅”必然是好坏(人)参杂在一起,故“贤否”就应译为“有德才的人和无德才的人”。

    (7)(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列传》)句中“入”和“出”根据句义应译作“对内”“对外”。绝非进入及出去之意。

    (五)字形推断法

    (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淮南子》)句中“维”不解。如果根据其绞丝旁(纟)推断,知道从纟旁的字,多于绳子相关,可推断“维”也即绳子意。

    (2)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郭隗说燕昭王求士》)句中“涓人”不解,“涓”字有三点水(氵)很可能与水有关,而此人又在宫中,故可推断为洒扫宫廷的内侍。

    (3)2011年福建卷:乃相与怃然而去。(《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实词推断题C项, 怃:失意。“怃”字是竖心旁,与心理活动有关,结合上下文,可推断C项正确。

    (4)2012年安徽卷翻译题: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漘”考生不解。如果学过《诗经·伐檀》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即可知道是水边的意思。如过没有学过这首诗,可以分解这个字,左边是“氵”(即三点水),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而右边是个“脣”(现在简化作唇),是声旁。我们知道器物的边缘可以被称作唇,综合以上因素可推断该字义为水边,岸边。当然,使用这种方法要掌握一定的文字学知识,特别是对常见部首的含义要掌握。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向学生贯穿这些知识。

    附:上常见的部首及其含义:

    口、讠(言)等偏旁,与说话的动作有关。

    忄(心)等偏旁,与人的思维活动有关。

    页、首等偏旁,与人的头部有关。

    目、见等偏旁,与眼的动作有关。

    肉、月、骨、血、身等偏旁,与身体有关。

    扌(手)、又、攴、攵等偏旁,与手有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kg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