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界四等级
冯友兰: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自然境界:人若只是顺着本能或风俗习惯做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功利境界:人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
天地境界(哲学境界):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佛教禅宗三境界
佛教禅宗参禅三重境界,常被引申用来形容看待事物的不同境界。
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禅宗三境界
宋代禅宗将参禅分为三个境界,是对佛教“空”这一概念的三种不同理解。
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
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注解:
草叶是禅语,代表在寻求真禅过程中的困难和迷茫;
芳代表真理,禅宗成立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指佛教),禅讲求的是觉悟,觉道即对佛道的觉悟,迷为世人,觉为佛。所以讲求“开口失命”,根据楚圆禅师的描述“药多病甚,网细鱼稠”所以说多了,反而使人不得要领。又要不停的说,德山禅师讲”若要提问就错了,若不提问又是对禅的违背。“禅不是向外探询,去追问而得到的东西,是要去内心的体悟而到达明心见性。当真正到达了,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