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浏览了一些古代文物的书本,感叹央央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也看到文化的传承,文明的延续也是困难重重,很多文明的发现都是偶遇,一不小心就会擦肩而过,不为世人所知。
比如甲骨文的发现就非常偶然,甲骨文的历史距今3000多年,而殷墟甲骨在1899年才发现,是中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它的发现极具偶然性。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有个著名的金石学家病了。他叫王懿荣,也是当时的国子监祭酒。有个大夫就给他开了一剂药方,需要用到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他目光锐利地发现上面刻有奇异的文字,但与篆文不同,经研究当为殷商时文字。自此,甲骨文惊现于世。
从“一片甲骨惊天下”,历经120年,甲骨学已然成为海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门国际显学。
从网络上搜索到文字演变时间的两个版本,都很好的说明了文字的演变过程。
版本一:
“1.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金文之始,实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距今约3300年。
3.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距今约2200多年。
4.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距今约2200年。
5.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约形成于汉末、三国时期,距今约1900多年。
6.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距今约2000多年。
7.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在汉末即有雏形,距今2000多年,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版本二:
“甲骨文----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金文------夏商周。
小篆------春秋战国。(甲骨文等为大篆)
隶书------秦朝(李斯,程邈)
真书,魏碑,草书-----魏 (钟繇的真书也叫正书)(张旭的草书)
行书------晋朝(王羲之,王献之)
楷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怀素,米芾的草书)
瘦金体-----宋朝(宋徽宗赵佶所创)
舒体------现代(舒同)”
2023.8.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