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故事胜过喜欢励志书,没有那么多的人生大道理,有的是处处动人的细节,是一蹙眉,是一转身。
当自己开始写东西的时间越久,越发现自己钟爱的是那些在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小情绪。而自己写下来的文字里最满意的莫过于那些娓娓道出的细节。
也曾问自己,为什么我就只会写写纪实文?讲讲故事?我什么时候也可以写写干货文呢?
这段时间,围绕一个主题,每天写,每天改,写出来的东西自己看腻了,感动不了自己了。想换个风格,却也引发我对自己所擅长事情的思考。可能,有些东西写不出来是沉淀不够,而有些东西写不出来仅仅是因为与她无缘。
所以,学会放过自己,写一写自己的故事,身边人的故事,不管能不能感动你,但至少与我而言,是有痕迹的生活。不管在你眼里是内心太足,或者情绪过盛,而我而言就是一种表达方式。
你问我,我的故事想传达什么价值?我会告诉你,有什么价值?有没有价值?都是因人而异,既没有统一答案,也没有唯一答案。
今天,碎碎念的小情绪来自我刚刚收到了大冰《乖,摸摸头 2.0》。
拿到书,我顺手撕下包在外面的塑料膜,一边走路一边看目录,看完目录,我并没有急着开始读故事,而是翻到最后读2019年后记。读后记的感觉,仿佛就是在读大冰是如何写成了这些故事,那些写书的日子,跃在纸上,真实无比。
或许,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读故事的原因吧!一幕幕别人的故事在你眼前时,仿佛你就站在他身边陪他经历,陪他笑,陪他哭,陪他一起成长。其实,你在陪他,他也在陪你。
故事有情,因为你有情;你对故事无感,因为你无感。
与我而言,这本2.0版本的《乖,摸摸头》今天不适合读,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不能什么都不做,坐着读完她。想想之前读过大冰所有的书,不是在独自回家的火车上,就是某个生病休息的午后,更有心情不佳时午夜。
书中的故事,故事里的人,与我而言,是陪伴成长,是陪伴旅途,是陪伴孤独。直到现在,当我自己也爱上这种没有讲不清楚什么风格的写文时光。或许,我只是想简单等将我的故事告诉你,或许我只是用最真实的方式记录自己活过的痕迹。
大冰说,他是说书人,本分是写故事,他所理解的写故事——说人话、析人性、述人间。
今年十一假期,与爱人去大理,携手苍山洱海,在大冰的小屋,与大冰不期而遇,看他专注地打着手鼓,听他沧桑地民谣,在场所有人挨个介绍自己去大理的理由。安静的听歌,安静的听故事。我在想他书里的故事大约也有像那晚诉说你我。
见到大冰是第一次,但我想说认识他却也是好多年,而开端就是这本《乖,摸摸头》。
与一本书的重逢,她还是她,她已不再是她;我还是我,我已不再是我。
有些事,有些人,会重逢;有些事,有些人,不必重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