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多年前,那个戴着眼镜的哲学课老师就说过,一个农民的孩子和一个名人的孩子,没法比。
或许,你奋斗十八年,才能和他们坐在一起喝一杯咖啡。
这样的真理,多年都不曾变过。
最近,浅浅“爆红”。
因为,她的诗歌。
假设,她不是名人之后呢?
(二)
诗歌,是语言的花朵。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从古至今,无数的人,写过诗。
没有一个人,像浅浅一样拉低诗歌的档次,使其坠落尘埃。
她的诗,被称“浅浅体”。

于是,网络上因此而诞生了一个新词“真深深”。
意为反驳低俗、粗俗不堪的“浅浅体”。
我的那个九零后同事说,那样的诗,谁不会写?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
放学回家的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学会了一首诗。
然后,摇头晃脑。
背出来的是浅浅教授的诗歌,让人情何以堪?是哭呢?还是笑呢?
那样低俗的所谓诗歌,误人子弟的同时,是不是也亵渎了我们的想象力?
有些东西,势必难等大雅之堂。
读者眼睛不瞎,我们还是喜欢深刻的,朗朗上口的,优美的诗歌。
翻开《唐诗三百首》,每一首,都是穿越历史烟尘来和我们相约。
读着,无不口舌生津。
比如,王维的诗歌,那首著名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这样的经典之作,寥寥数语,却意蕴悠长。如同窖藏陈酿,唇齿留香。
时间如此珍贵,我们选择读经典!
浅浅的诗,不提也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