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人
读书人系列之 梅贻琦

读书人系列之 梅贻琦

作者: 点石教育永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08:20 被阅读0次

梅贻琦所以被称“寡言君子”,一是平时言语不多,再就是他行事“慢,稳,刚”。梅先生是讷于言敏于行的人。大家对一个人的敬重不在乎其言语多寡,重要的还是做事。

1937年,还是长沙临大的时候,学校简陋,蒋梦麟说,要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不让住。蒋先生爱护学生,视学生如子弟,一片佛心。

张校长从来就是主张锻炼学生,并且抗战时期,还真是把自己的儿子张锡祜送去参军,做空军飞行员,战死。张伯苓说要是我的孩子我一定叫他住。

梅贻琦不言语,他知道,眼下条件实在是没有办法,争论无用,所以不争。

在昆明时,他和郑天挺,罗常培到重庆,先联系好了飞机,后来有联系到邮车,梅贻琦马上退掉飞机,这样虽然辛苦,但是却可以为学校节约200元钱。

梅贻琦被称作“清华永远的校长”,素有“高,大,至,公”的评价。

梅贻琦好酒,但是喝酒的风度极好,有时候会喝醉,但是从来不乱酒。

1947年,清华抗战后的第一次校庆,师生高兴,梅先生喝了四十多杯。

他在日记中也常常反省不该喝酒喝醉,只是每到酒场上,大家对梅先生的海量和人品都是很仰慕的,敬酒的接踵而至,偏偏梅先生又是谦谦君子,从来不拂别人好意,喝着喝着又高了。

但是,酒醉不乱,确实难得。朋友们说,北大的蔡孑民也是酒醉不乱的人物。

看来,北大清华的校长是不易当啊。

1948年,梅贻琦离开北京到南京,转而到台湾。

1955年,不忍清华从此结束,在台湾重新创办清华。

清华大学的办学资金源自美国,梅贻琦在台湾新竹重新建一座台湾清华大学。

期间,梅贻琦辞去很多政府职务,唯有清华大学校长一职,一直担任。

1962年,逝世于台北医院。

去世时,人们发现经他之手经营过的清华账目公私分明,一分不乱。

现在,还有那位大学校长能做到这一点?

读书人系列之 梅贻琦

相关文章

  • 读书人系列之 梅贻琦

    梅贻琦所以被称“寡言君子”,一是平时言语不多,再就是他行事“慢,稳,刚”。梅先生是讷于言敏于行的人。大家对一个人的...

  • 钱学森之问,他给出响亮的回答

    百年清华今犹在,再无校长梅贻琦:钱学森之问,他给出响亮的回答 “清华大学今犹在,再无校长梅贻琦”,这是对梅贻琦最高...

  • 南渡北归: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清华校长梅贻琦有云:“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出这句名言时,梅贻琦正式发表就职...

  • 寡言君子:梅贻琦

    读完《大学与大师》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一直想写写梅贻琦,终于落笔。 第一次了解到梅贻琦,是因为教育系列短片《先生》,...

  • 士的精神(之二)

    梅贻琦的夫人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掌管着数额巨大的庚款基金。 1955年3月,梅贻琦展转落脚台湾筹建原子能研究所和新...

  •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读书笔记(九)

    3月22日 阅读內容: 第十一章 梅贻琦时代的开启 收获: 1.韩咏华眼中的“梅校长” 梅贻琦...

  • 真 实

    梅贻琦:求学的目的是什么? 吴岭澜:不管学什么,只要在学习,把自己交给书本,心里就是踏实的。 梅贻琦:什么是真实?...

  • 大学之小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正如梅老所言大学之大是因为大学里的人,...

  • 梅贻琦:与蔡元培齐名,培养出杨振宁等大师,清华“永远的校长”

    有人说,清华大学今犹在,世间再无梅贻琦。 众所周知,从1931年到1948年,校长梅贻琦为清华大学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 《无问西东》:听从本心,拥抱真实

    01 1923年,吴岭澜坐在时任清华大学教务处长梅贻琦对面。 梅贻琦问他:“为什么要学实科?” 他回答:“好学生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人系列之 梅贻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tu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