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推崇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都是巨婴们病态共生下的产物。每个巨婴都有着全能自恋的感觉,都要求这个世界围绕自己运转,都要求别人顺服自己。于是,在这个人人都想当皇帝,人人都想出人头地的社会上,如果要维持一定的次序,必须是有权有势的巨婴们来制定规则,在不同的层级来防止不稳定因素的出现。譬如在一国的层面上,在一个家庭的层面上,在处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上,儒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则,让这个共生体系能够不被破坏和撕裂。
孝道文化其实是君臣文化在小家中的反映,当官的都是父母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帝王贵为天子等等。孝道提倡的就是孝顺,而顺则是孝道的本质,就是子女要顺从父母。在这种文化下,子女的自我当然无存,也没有边界可言,父母的要求、身影可以完全将子女吞没,中国家庭太多的悲剧就是由于孝道而引起的。
在这种文化下,子女在婴儿期,就无法发展健康的自我。人在深层次都有一种需求,就是围绕自身的需求来建立自我,尤其在早期。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不仅忽略了这一点,而且还无意识的让子女围绕父母的需求而存在,父母会不经意的传达各种类似“乖,听话,不要做…,应该怎么怎么等”,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听话,让孩子乖,从小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成长,结果就造成了子女各种心智发展的不正常。
怕麻烦人就是其中一例。或许在早期的成长中,孩子还能正常的表达自己的各方面的要求,如果父母不响应,或者虽响应,但却是比较消极响应的那种,这就会让小孩子认为,自己的要求都是不合理的,都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正是这种心里暗示,导致小孩会走向自闭,会走向不去跟外界建立关系,不会去麻烦任何人。
但你要知道,麻烦人也是建立关系的开始。
所谓关系,就是跟所处对象的信息、能量或者物质的交换,也就意味着有input 也有output,而正常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说正常的去麻烦别人,正是input所在,失去了这一环节,如果仅仅是output,这个系统也不是一个健康的耗散结构,会很快消亡或者沦为死寂状态。
所谓懂事,其实是过早地丢失了自己,成为父母眼中的那个人,而不是真实的自己。
懂事,是从父母的角度来阐述的,按照他们的意愿来成长来表现,就是懂事。但小孩子自己的需求呢,就在懂事中抹杀了。欲望和需求意味着生命力,意味着索要,意味着让自己能够从外界过去成长所必须的东西。而如果这些失去的话,孩子还能健康成长吗?
所有一个个懂事的案例,其实都是一个个被摧残的案例。
在三岁以内,就是要充分响应孩子的需求,让他觉得,从这个世界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是自己最正常的需求。让他去围绕自己的需求,去构建自己的自我;他也能够在跟世界的互动中,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则。千万不要人为的去为他设置一些规则,告诉他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而是给他创造一切条件,让他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这个世界。成年人的方式都不适合婴儿,成年人的规矩也不适合婴儿,他们自有自己的那一套。
所以,很多时候,要吸取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时,确实要辩证来看,要结合现代科学的发展来看。老底子的很多东西,在现在看来,有些是非常荒谬的,但这些荒谬必须结合一些现代的科学研究,并从本质上去探究。虽然很多社科方面的理念,没有对错之分,但现在的很多心理研究已经逐步能够证伪一些理论了,有些研究结果也逐步成为公认的事实。从这些最新的认知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出发,再去审慎对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的照单全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