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里面提到一个很明确的观点:要想你的文章有价值,就要写读者想看的文章。在我学习完第一节的时候,顺手切到了群里,发现群里的小伙伴们针对这一观点小小的争论了一番。
有伙伴认为:我的写作目的非常纯粹,就是写我所思,录我所想。迎合他人的写作太具功利性,无法苟同。
这与我看到这个观点时的想法相似,但有趣的事,我在冒出这个“清高”的想法五秒后,就认同了作者这个观点。这五秒,我思考了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所有的文字在落笔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决定了它的读者群。比如时尚杂志是面向对衣服化妆有追求的女性;儿童绘本是面向学龄前儿童;你的日记是面向你自己。
如果你的“所思所想”仅仅只是写给自己,面向你自己的,你便不能去要求它有更高的点击量。
如果你的“所思所想”是有读者群的,不论是小说,热点,八卦,它就会有略高一点点阅读量。
而指望它变成爆款文章,就需要你在表达你的观点的同时,认清你的读者“想要从你的文章中获取的信息或知识”是什么,也就是绕回了这本书的观点。
即是说,这两个观点是相辅相成的,并非对立。“写我所思”实际上是思想层面的,在这里,你当然应该大胆表达你的观点你的论据,当落实到笔下的时候,你就应该思考,你写的读者看不看的懂,看不看的下去,甚至他想不想和你'争论一番。
如果你的文章枯燥无味,即使你的想法非常巧妙,那么起码在写作技巧和水平上,你做的还是不够的。
后来我又看到有小伙伴说,网络上有些文章顺应舆论,扭曲事实,这样的文字也许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但他是不屑于写的。
对于这一点我很认同,不过这类文章是剑走偏锋的歪门邪道了。
我想这位小伙伴想表达的是,他花费很多,心思去写的有深度的文章,引起不了读者共鸣,但那些没有营养的文章,却有极大是流量。这对撰稿人来说是极大的打击,但这类撰稿人又是坚决不愿写商业文章的。
对于这一观点,很难有对错之分。很多音乐人在他的领域里非常优秀,但因为不迎合大众,依然穷困潦倒;很多日本漫画家在画稿子的同时,会被要求画商业漫画,来达到糊口的目的;很多导演拍摄的是可以引人深思的电影,但这类电影通常不在院线播放,因为缺少商业价值。
没人能否认他们的作品的优秀,但牵扯到金钱的时候,就会变得这么现实。
举个例子,胡歌早年接的一些偶像剧,其实都不算他本人喜欢的剧本。现在他接的大多都是自己想演的电影,而这些都是建立在他积累了很多经验、人脉和财富之上的。
可见,通过“商业片”来提高自己的价值,是直观有效的。
毕竟没有能力,拿什么去支撑你想做的事?没有能力,拿什么去支持你想写的东西呢?
但我也并不就是认为,读者你一定要去写“商业片”,这是个人取舍。能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不被外界和世俗干扰,也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
我还想表达的是,即使是“商业片”,也有卖座的大片和扑街的大制作,如果一味的只写自己要写的,你就很可能拍出《富春山居图》来。当你考虑到了读者,你就可能会拍出十年一盘棋的《复仇者联盟》。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要明确的一点是,我写的这篇文章、这个故事,它是要变现,还是要提升我的写作水平,或者只是单纯的记录。
如果要变现,或者提升文章本身的价值,你就不得不面对你的读者群,去思考他们想从你的文章中获得什么(这些我就不做赘述,大家可以去阅读原作),然后多站在读者的角度,多学习优秀文章。
如果你只是想记录生活,记录心情,那大可不必去管别人的想法,不去理会他人的批评,毕竟你所追求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平静。
愿你在写你所思的时候多思考多准备,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以所面向读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