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学的理论里,是以企业为研究对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16864/6dd25b6d28e7b0e3.jpg)
双十一当淘宝当日成交额再创新高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中国社会和父母所处的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个过程里中国的企业在短短的30年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就要更加了解公司是什么。经营学的学习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帮助我们了解公司运作了解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生了什么了解我们和我们的父母辈所处的社会到底有哪些不同。我想这一切都可以对公司这个主体的学习中发现答案。从本质上知道企业的运作,会不会对在职场或者工厂里工作的你现在所遇到的瓶颈有所突破呢?会不会对在企业里工作的你升职加薪有所帮助呢?我这样期待着开始了关于经营学到底学什么的问题与大家分享相关知识。
首先,经营学是一门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企业的终极目的就是利润。现在典型的制造业的模式就是,将原材料和机器等生产原料购入,雇佣劳动者,然后将两者结合完成生产。在这个过程里生产出来的制品变成了商品进行销售。销售阶段完成以后,为了生产而投入的资金就得到了回收。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企业完成一次资本运作。像这样一个过程里,企业有了物流,生产,市场,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
其实在现实里,企业除了利润,要追求的目标是多样化的。
比如:企业会思考如何将生产实现最大化,如何将生产的成本降低,如何提高效率提高销售额,如何扩大市场占有率,如何进行新商品的开发等等。
在面对这样各式各样的目标当中,每个部门有了属于自己部门的小目标,其实所有部门的小目标都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利润。在多元化的目标汇聚成最终一元化的目标的时候,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在这个组织里,企业的成员听从总意思决定者的指示,企业最终完成维持发展扩大规模实现盈利的目的。这就是企业的实质。
经营学的理论里,是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其实在经营学的范围里存在很多流派。比如德国的经营学倾向于用规范论,技术论,理论的方法研究。日本的经营学其实也叫做经营经济学,把企业的经营中经济特性作为研究对象。美国的经营学更多具有研究实例为主。把公司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16864/225f37f461a25bef.jpg)
最早德国在20世纪的初期因为国内市场狭窄,开始向海外市场进军。这时候是以获得殖民地为目的。在这种背景下,大规模的经营和管理的专门人士当时也称商人,他们认为为了开拓市场他们需要一些高级的商学人才。就这样1898年第一所商科大学成立了。商科大学一开始开课的主要学科有国民经济学,法律,会计这些课程。这就构成了经营学的前身。
美国的经营学是对于如何科学管理工厂的思考开始的。最典型的代表是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这个模式至今还在中国大多数制造工厂被使用着。福特的流水作业生产模式中,将产品标准化,单一化生产劳动也更加单纯化。这种生产模式的意义是,使得大量生产和劳动力生产性上升有了质的飞跃。结果就是让商品价格降低提高竞争力。后来,有人研究了人际关系论,因为流水线的生产存在一个缺陷那就是工人在重复单调的劳动中很容易感觉到疲惫。这种疲劳感让工人的劳动效率下降。这时候有一个很有名是实验叫做“照明实验”。也就是说研究照明和作业效率之间存在的关系。在1927到1932年之间社会学者和心理学者也加入了这项实验的研究。后来发现劳动者的感情从内在会影响到劳动积极性,这时候展开了人际关系理论的新研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公司很注重企业文化或者是团队建设的原因。这个时期美国的经营学研究有了《经营者的职责》,《企业行动论》《国家的竞争》等等书籍。
中国的企业经营学的相关研究起步晚于德国,美国,日本。但是得益于物流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也已经自成一派。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小米这些品牌的出现也在让世界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我们要理解企业本身其实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阿里巴巴的101年愿景告诉我们风起云涌的当今社会,在盈利之外持续存在这个目的对于企业来说也显得不那么容易。
以上就是经营学基础的简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