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丑在日记本里写道,“我希望我的死亡,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本届奥斯卡获奖《小丑》在全世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但同时这也是一部无比沉重的电影。
奇怪的“笑声”贯穿电影始末。每一次发笑都是现实与期待的巨大反差。无法停止的爆笑代表失控,代表荒诞颠倒的生存逻辑。
他试过努力地扮演好小丑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分,但是误解和伤害接连不断。
在公车上,他主动去逗乐哭泣的小女孩,但此举不仅没能得到感激,还遭到了女孩母亲的恶意咆哮。
小丑知道自己病了,所以随身带着卡片,发病时会用卡片做出解释“这是一种突然的、频繁的、无法控制的放声大笑的特殊疾病”。但即便这样,也未能得到同情和理解,等待他的是一顿不由分说的暴拳。
对小丑而言,这是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
02
他的梦想是做一名脱口秀演员,把欢笑带给世界。
他曾幻想,在座无虚席的剧院里,被自己最崇拜的脱口秀偶像点到,他略带羞涩地说“我跟母亲住在一起”,然后又在偶像的鼓励下补充说“我把她照顾得很好”,带着自豪又腼腆的笑容。聚光灯打在他身上,周围响起热烈的掌声。
幻想中的小丑,既有着成年人担当的一面,又有着像孩子一样被认可、被表扬的渴望。这种矛盾和反差体现了小丑脆弱的人格,是童年时期的阴影造成的。
小丑的母亲坚持不懈地写信,等待收到信的精英阶层会来解救他们母子。这种等待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她心心念念的救星却只会在公开场合抨击他们咎由自取。
有些人之所以沉迷幻想,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一点活下去的希望。
可是毫无温情可言的现实把这种幻想也一点一点被剥离殆尽。
在电影结尾,无数的小丑如潮流般涌上哥谭市的街头,用一场充满暴力血腥的集体狂欢来表达抗议和绝望。
03
最终小丑彻底斩断了对精英阶级的幻象,站到了社会秩序的对立面。
小丑的结局代表了社会底层的悲惨命运。他们曾经极尽努力地强颜欢笑、表达善意,试图在夹缝里找到一席之地。只是轮番的打击接踵而至,根本没有片刻喘息的机会。
富人和穷人之间如果无法建立共情的桥梁,社会就会滑向严重的两极分化。大家都活在自己的逻辑里,积累愤怒和分歧。那些最底层的呐喊,值得听见和反思。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句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以前听米国的留学生说,许多次在地铁和马路上崩溃大哭,但是不会有人理你。行色匆匆的大都市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绝望和冷漠。
如果一个国家的高度发展,却只能造成社会的极端冷漠,实在是一种悲哀。
04
小丑说他的笑是表演的一部分,他们隐忍内心的伤痛,温柔地向外界表达善意。但充满偏见的文化会给这类卑微的小人物贴上许多不友好的标签,嘲笑他们的笨拙和滑稽,全然不会在意他们的悲伤和自尊。在世人眼里,他们早就变成了一个可以被任意践踏的符号,忘了带着笑容的面具下其实也有一双会流泪的眼睛。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丑,需要温暖、理解和关怀。
请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不是一个笑话。
如果遇到不快乐的小丑,请给他一个拥抱,他只是希望不再那么难过。
希望我们的世界变得温暖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