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宅家,一直穿梭于各个群里听课,学习。今天晚上在我们本土CCCtalk群里,醒来了王珏分享的教学新手段——可视化教学。

和以往的听课都有所不同,整个听课过程,都是在互动,都在给我们惊奇,用我们的经验作为出场,用我们所见告诉我们经验不一定正确,但是经验有助于我们对知识进行甄别。开头的一个问题,学习就是建立联系,关于触突,我处于思索过程中,猛然间主持人点名上麦回答问题,我不加思索的把当时想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过之后,王教授说,这不是触突多次放电的结果,这是偶然事件,不算是……出丑了,接下来继续倾听别人的说法和王教授的精彩。
当看到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视频时,随着视角的放大,宏观进入微观纳米级别时,我们能看到一个个犹如大饼的线粒体,它们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太神奇了!如果在课堂上,估计孩子一不瞌睡,二不走神,三可以当时消化。当看到水分子在空间的旋转,我站在化学角度,看到了分子中原子之间的共价键,键角,分子间的氢键的链接。我们喋喋不休的解释信息依靠我们固有的经验,学生对我们的语言理解需要依靠他们的经验,而视觉可以直接创造经验,当大脑的多个板块同时被激发时,学习难度会降低!于是我想到了,在以前糊涂群主以前听我们讲课时,她说我们化学需要做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孩子记忆深刻,没有做实验而去讲实验,是说不清楚的。就相当于你给一个人讲冰淇淋多好吃,你直接给他买一个,你什么都不用说,他自己都可以知道了。其实和这个可视化教学原理相同的。再次想到了今天读的五维目标中讲的新技术与教育中一项吕——可穿戴设备。讲述的是谷歌眼镜,它是一款可以在眼前出现一个透明屏幕,用声音,手势,眨眼控制,从而实现实拍,检索,语音助理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设备。让我们都可以非常简易的对可见的物体进行增强现实信息的编辑。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人生经历,知识背景,专业建设都有一种增强现实,从而实现了我们现实和虚拟的融合。
时间太快了,不觉间到了九点,王教授的课,还有一部分没有分享,我们有留恋有不舍。于是我们的群主很霸气的再次预约我们后期可待,非常期待下次再给我们重演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