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暑期的教师线上培训时,邱逸文老师为我们带来题为《在对分教学中助力区域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的讲座,这是我了解到“对分课堂”的概念。讲座上她从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课堂实施环节、对分课堂教学学习评价等多个方面为我们解说了对分课堂理念的引进对于克拉玛依区域教学方式变革中的取得成果,既有对分课堂核心理念深入浅出的讲解,也有对分课堂实践中一个个鲜活案例的分享,让听课的我受益匪浅也印象深刻。
这一次有幸成为对分课堂的实践者,要在高中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将对分课堂模式融入课堂教学,这对我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丝毫不敢放松,设计一堂能够体现大单元教学理念的课本身就是不容易的,如果再将对分课堂的理念融入,对于我们更是不容易的,如何将这两者的理念在短短的一节课体现出来,这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根据教研组的进度,最初我在第七单元的课文中选择了《赤壁赋》和《我与地坛》两篇课文的比读,将课时目标设计为“借助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通过时代背景、人生际遇、作家心态等关联思考,自主发现有价值的比较维度,深入探究作者的人生遭遇,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哲理的体悟,获得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力量。”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时间紧促和课程进度的关系,我无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完成两篇课文的比读任务,最终确定为《赤壁赋》的单篇学习。根据对分课堂核心理念和第七单元核心任务,我将课堂设计为如下环节:
一、教师精讲环节。
教师精讲环节包括两个课堂小活动,即“知人论世,戏说苏子”和“走入赤壁,对话自然”。通过知人论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事和他的人生轨迹,为理解课文中苏轼的思想做准备,“走入赤壁,对话自然”环节主要通过撰写朋友圈的方式对整篇课文的大意进行梳理归纳,对文字中体现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这个环节不仅锻炼学生归纳段意,压缩语段扥能力,还锻炼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即赏析文章语言,品味文章情感。通过学生课前学习的成果,老师对课文做进一步的阐释和讲解,让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主客问答”的手法和苏轼感情的矛盾与豁达。为下一步的独学做准备。
二、学生独学环节。
学生独学环节也包含两个环节,即“走入赤壁,拓展提升”和“妙笔生花,各抒己见”。第一个环节通过独学完成学习任务单,进一步结合背景资料和文本相关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走入黄州赤壁的苏轼遭遇的人生困境。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他是如何在困境中治愈自己的。通过这个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通过文本走入苏轼的内心世界,探究他在困境中矛盾和豁达,获得成长中的净精神力量。第二个环节通过写一段推荐语,推荐心中的治愈系文旅胜地,进一步回应本单元的单元核心任务和单元主题,通过写作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三、小组讨论环节。
在完成独学任务后,组织学生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学生根据平时所在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独学成果,推荐优秀作品,分享自己的体会、收获和困惑,互相答疑、互相启发,把普遍性的问题记录下来。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和成果展示,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小组推荐的作品进行合理评价,最后做章节总结。
课堂也许就是不完美才有额更多缺憾美。整堂课从设计到修改到实施,经历了很漫长煎熬的过程,最后的成果也还是不尽如人意,很多想法还是没能在课堂上实施,本堂课其实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教师精讲环节不够精炼出彩,学生独学时间过于短暂,成果展示时,教师的评价语过于单一和贫乏等等。正所谓“步步常由逆境行,极知造物欲其成”。记得特级教师陈跃老师曾经说过:“课堂不是布道者的教堂,讲台不是表演者的舞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平等真诚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我们理想中的对分课堂模式应该是教师精讲、学生独学、自信展示、合作答疑、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而在未来,我们还需要用更多的智慧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让“对分课堂”这样既有别于传统讲授型课堂又区别于新型活动性课堂的的理念在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开花结果。而这次的实践也让我明白,作为一名老师,惰性只会让我们在逆水行舟中一步步被淘汰出局。只有不断的充实和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不断地在实践中走出舒适区,突破自己,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知识不会枯竭。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源源不断的学习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才可以使自己的那一潭渠水清澈见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