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厌学,背后有哪些心理机制》听课笔记

《孩子厌学,背后有哪些心理机制》听课笔记

作者: 波光粼粼_ | 来源:发表于2024-04-05 21:12 被阅读0次

情绪是解决自身问题的非常重要的工具。

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

案例:高三男生压力大,提出要在家里自学,用了两周的时间学习物理。

体验了一把真正的自学,体验到了学习本质的快乐。

和作业的对抗,作业的背后有学校,老师,家长。

高三男生在家自学,首先从心理上解除了和家长的对抗。

学习的本质快乐的核心记忆 是我能掌控。

初三男生说:我不学的时候,我是真学。我学的时候,我是假学。

手机沉迷,网络沉迷是在寻找一种确定感。

现在的教育大于自学,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厌学本质是没有找到学习的核心记忆。

三松原则:时间宽松,内容轻松,状态放松。

作业的发明1905年,约翰,最初作业是以惩罚为目的的,后来发展为常规性。

作业堆积结果造成学习没有三松的感觉。

据调查:70—80%的学生厌学。

怎么办?

1.放学回家,拉好学习清单。

2.安排时间段,给出充足的时间。

3.打造空间物理环境。

孩子在写作业时,有些家长就像苍蝇或者飞机一样,嗡嗡嗡在一边。

焦虑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到。

时间管理四象限。

重要不紧急    重要紧急

不重要紧急  不重要不紧急

常规思维:天天做重要紧急的事,工具化,生活的很累很辛苦。

应该做重要不紧急的事,这才是人。体会生命的重要幸福。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重要紧急的事。不紧急表示时间宽松。

速成则疾亡,晚就而善终。

生命里寻找生命,不要在生命外寻找生命。生活回归到生命中来。

厌学是把学习当敌人了,把学习放到了对立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厌学,背后有哪些心理机制》听课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zo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