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吸引力法则就是:你关注什么,就会将什么吸引进你的生活。“关注”就是将你的能量赋予在其上,你关注什么,你就是在给什么赋能,并让它日益壮大。
人的大脑里装着一部精密的雷达搜索仪,当你内心开始关注什么的时候,它就会自动开启搜索模式,指挥你的眼耳鼻舌身所有的感官都去搜索相关的信息。
比如,如果你开始关注“如何去爱孩子”时,你就会对许多优秀的父母和育儿的经验等信息变得敏感,并去主动获取相关信息。
当你想开始学习某项知识,你的大脑便开启了线上线下的双向搜索模式,而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自动就会给你推送相关信息,于是海量的学习材料有了,当然,当你想开始学时,老师也为你准备好了。
就像,当我想买某样东西,我开始在网上搜索该物品的性能、规格、型号、价格时,很快你就会收到大量可供你选择的信息,然后再进一步通过你的搜索偏好,为你更精准匹配信息。有人说:在这个信息时代,大数据甚至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
如果展开你的大数据轨迹,我想,就应该是你的关注轨迹,也是你走过的路。是你决定了它,还是它决定着你?
我想,起关键作用的,都应该是最初的那一念。有人说,念头是因;更有智者说,念头已经是果了,因为它已经注定了你的果了。
所以,善护念。留意它的生灭,它可能就是你生命走向的起点和朝向。
如果你认真留意,人的关注模式大相径庭,有的人习惯将注意力放在事物好的一面,越看越积极阳光;有的人习惯将注意力放在事物不好的一面,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不舒服。这也许就是最初的那一念,决定的不同的走向……
因为人本能的都会“合理化”自己的念头,人本能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且会在不自觉中去证实自己是对的。就比如我现在写的这些文字,就是在自证我的观点是对的,并且要罗列不同的证据,多方位向你证明。我认为我的观点,可以让大家时刻保持觉察,时刻调整自己的关注力,将积极美好的事物吸引进自己的生活,我认为这样做会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所以我就会极力想说服你,合理化我的信念,并让你也认同。你觉得呢,我的观点是不是有一点说服你呢?
再比如,当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懒惰不自律”的孩子,你就会口头上批评他懒惰不自律,而且还会不停抓住孩子的小辫子,告诉他“你看你又拿着手机玩起来没完了,说你不自律还委屈你了?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哪像你一样!”
同时,当你有了对孩子的这个判断,你就会不自觉将自己的雷达随时调整为搜索和抓住他的“犯罪现场”来作为证据,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同时也让你相信“你就是我说的不自律的孩子”。
而我们同时还天真得期望,用这种打败你的方式,让你相信“你就是不自律的孩子”,让你成为我的俘虏,然后再乖乖地听从于我,让你改造成自律的人。
如此,孩子就会变得分裂:你已经拼尽很多力气,将我牢牢钉在了“不自律”的十字架上,然后再让我相信,我可以变得自律……
多么可笑的戏码,而我们却在不停上演着,乐此不疲。
你把时间花在证明啥上,你就会最终得到你想要证明的果。
你的心绪在哪里,时间就会在哪里;你的行动在哪里,收获就会在哪。
为了配合你的演出,这个世界也在不停变换,来适应你对它的判断,让你求仁得仁。
川端康成说: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
你的每一个时间切片,都写满属于你的印记,这些切片串联起来,就是你生命呈现的相。
每一个当下,在觉知当中首先将朝向调整好,然后,爱你所爱,行你所行,用你的“关注力”引领你能量的流动,走向你心之所向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