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喜马拉雅上听到一篇林海音作家的文章《窃读记》。初次听到这篇文章,并没有一字一句都听进去,但依然觉得是篇很好的文章。今天是第二次听到这篇文章,听完觉得甚是感人。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去书店蹭书读的经历吧!我也曾有过。上初中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读书,近乎狂热的程度。这种狂热起初大概是因为孤独,后来,则是因为爱上了读书。那时候,我没有足够的零花钱去买书,于是就常常一个人骑车去市区的新华书店。畅销书专柜里摆放有很多没有塑料包装膜的书,而我常翻的就是青少版的中外名著。我会为了读那些书站上好久,虽然疲惫,内心却是窃喜的。然而我也特别理解《窃读记》中作者描述的那种窘迫——由于只看不买而遭店员白眼的窘迫。有一次,我如往常一般翻专柜里的一本书时,一位年轻的女店员走过来,我知道她一定是来让我不要读这本书的,但我却固执地没有放下这本书,暗暗在心里祈祷只是自己多想了。果然,她用冷峻的声音说着这些书不可以看的话。我觉得难堪又沮丧。她那轻蔑的眼神令我知道她看穿了我就是个只看不买的“无赖”。
这篇文章写出了曾经的我们、甚至至今的我们依然有的一些窘迫难堪。文章的开头,作者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书店,穿过人群,找到了那本她要读的书,欣喜不已。然而下一刻,店老板的大掌按住了那本书,说“你到底买不买”,那时的她就像一个被当场抓住的小偷,在众人聚集的目光里几乎无地自容。她狼狈无助地走出书店,还听到老板的声音,“不是一回了”。文章里,她说,她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是啊,很多时候,我们也是那个无力获取却又在橱窗外贪婪地看着想要的东西的小孩子。然而这样简单朴实的心情却会成为别人眼里令我们难堪的举动,尽管对方可能并非刻意。
穷人能得到的资源本就少一些,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穷”的不得已,或者是物质上,或者是精神上,又或二者兼有之。我们也在最要自尊的年纪里因为各种各样的琐事被刺伤,感到难堪、痛苦。所有的窘迫皆因我们得到太难、拥有太少。可在经历了种种窘迫、难堪、痛苦之后,我们慢慢地坦然了,我们努力去得到,用心去珍惜,我们变得更加宽容、平和。
我甚至觉得,那些难堪过往是值得珍惜的。如同那一本我买不起却怀着紧张忐忑的心情在书店读完的书,我如饥似渴地汲取了其中的养分,书中的内容也在我的脑海里珍藏很久。越难得到的东西才越令我们倍加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