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书非借不能读”,您多久没读书了?
前段时间,从图书馆借了一些书回来,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够静下心来读点书,有时想偷懒,就总是给自己找借口:“等明天再看吧,今天先忙其他的事情”。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借回来的书就在书桌那躺平,看来不给自己一点压力,书页还真是翻不动。
最近,终于逼着自己抽空读了一本《外公家书》,与大家分享一些感悟。
现在通讯发达,大家的交流基本上是通过微信、QQ等实时聊天工具,几乎很少有人再去写信、寄信了,虽然交流沟通方便了很多,但其实也少了很多等待来信时的期盼和体会,体会不到那种收信、读信时的各种心情。
记得之前在文章《由取缔“清考”联想到感恩教育》(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可翻阅之前的文章)一文中也曾提到,让学生给父母写信谈感想,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课后很多学生主动给家里写信,与父母沟通,谈及自己算经济账之后的感想、学校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家长也纷纷反馈信息,欣喜地感觉到孩子的变化,感谢学校的教育。
《外公家书》通过筛选外公写给孩子的书信,分享写每一封信时的目的,希望孩子阅读之后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使孩子在阅读信的过程学会亲近自然、珍惜亲情、懂得孝道等等道理,引导孩子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与快乐,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是渗透式的、潜移默化的。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材,除了做好后勤保障,有时遇到问题时却不懂得通过什么方法与途径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其实,通过给孩子写信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办法,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