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琪的商业观察
嗨,给你一张特斯拉的名片。
注意,它不是纸质的,而是一则由特斯拉官方发出的微信消息。你点击之后,手指在屏幕上拉拽,就能看到一个由美图、音频以及视频构成的多媒体名片,相比传统的图文消息,它的体验令人震撼,代入感更强烈。(点击访问特斯拉轻APP)
与有些微信第三方的粗糙创意相比,这张名片也不是简单的建站功用,而是阐释了轻APP在重构商业中的威力。
比如,它可以转化成一个小小的二维码,特斯拉可以将它印在纸质名片、体验厅、试驾现场、公众号等所有触点,扫描即可得;再比如,它本身就是一则具有社交属性的信息流,可以借助微信、易信、来往等社交媒体流转;同时,它还添加了预约功能,用户添加手机号之后,即可预约试驾,做到了最短化的路径连接。
马化腾提出“连接”是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之一,围绕这个话题讨论已经很多,包括“去中心化、去中介化”,“一切产业皆媒体”,以及社群(族群)经济时代来临等观点,已是共识。琪哥看来,未来的趋势是品牌通过构筑自己的“连接力”,直达消费者并与之互动,继而经营各种族群。
这意味着传统的宏大叙事、大资本投入、刷脸式的单向促销已经不再重要,甚至企业有多少传统资产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打破企业的边界,以强连接力构筑一种“公司变小、族群变大”的新生态。
很多品牌也做了诸多尝试,包括移动APP、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移动站等都成为了必备组件,也就是矩阵战术。不过,在运营层面,还有一个“HOW TO”的问题没有解决,进入这些阵地后,企业如何做出一个有强连接力的品牌?
在看到特斯拉的轻APP后,琪哥觉得颇有启发,继而搜索了背后的制作团队。它是由深圳一家叫做“云来”(yunlai.cn)的创业公司制作,包括唯品会、长江商学院、创维、绝味、小藏茶叶等品牌都在使用其产品。
在联系到这家公司后,琪哥索要了特斯拉轻APP的传播效果数据:特斯拉并未花任何推广费用,纯基于移动互联网做自发传播,在27天内,该轻APP共获得了103万次点击,UV近50万,有1249人用手机号提交了预约申请,约有113家自媒体主动转发,粗略估计曝光量超过500万人次。
总体来看,特斯拉延续了自己的营销风格,以零成本的投入获得了在国内市场的最大曝光,是塑造“强连接力品牌”的一个典型案例。琪哥大致研究了一下该案例,发现有两大思维比较有启发性:
一是场景思维。融入情境,把产品和服务放在消费者唾手可得的地方,实现“所见即所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在试图“连接”用户时发现,它们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找到对自己感兴趣的用户,拉新的费用在上涨,黏住老客户的难度在增大,同时又缺乏好的用户互动。
问题的症结在于很多品牌企业没有做情境化思考。未来,在移动互联网的真实用户体验场景下,用户更需要一个个小而美、体验极致,可以互动的,打动你、促使你毫不犹豫转发朋友圈的场景应用。
云来创始人谌鹏飞将其称之为“情境融合”。产品和服务只有出现在用户的使用情境中,才能做到信息不对称最小,用户接纳阻力最小,以及交易转化路径最短,即“所见即所得”。
举例来说,当你收到特斯拉微信公众号的轻APP消息,或者微信转发给朋友征求意见,或者在喝咖啡时向朋友介绍,都可以直接获取或展示其轻APP消息,并最终转化一批预约用户。
这里提一下轻APP的“轻”特性,比如它的后台基于云端运行,无需下载,即刻使用,而在使用体验上,却能实现等同Native App的图文、视频、LBS、电话、摄像、3D、重力感应、分享、评论等的交互体验功能,也可以搭载信息交互、支付打通、社交平台转发等功能。
综合来看,它几乎可以融入大部分的应用情境,比如会议推广、电商大促、酒店预约、景点介绍等,并可针对用户痛点需求提升体验。
二是族群思维。借助社交平台,激发口碑效应,让信息流转到精准族群。
通过分析特斯拉轻APP的预约数据,琪哥发现了一些亮点。比如,用户都是在详细了解特斯拉电动车的全媒体信息后,主动提交手机号做预约;该轻APP获得了在社交平台上的大量转发,形成了基于社交网络的口碑效应;通过分享转发,最终流向了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或者有潜在购买意向的精准人群。
换句话说,通过提供具有“连接”属性的价值内容,用户会主动通过社交网络分享给好友,最终使得内容流向潜在的价值用户。
在这个过程中,一种人与人、人与企业的“连接”形成,企业也由此获得了精准的目标族群。这迥异于以往做市场定位细分或大举促销的方式,而一种连接的重构。
某种程度上说,它也印证了一个趋势:未来,连接比组织更重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重构,其核心是“重构连接”,以及去中心化的族群商业崛起。
「刘琪的商业观察」出品
{微信号:liuqi-guancha}
族群商业、微电商深度观察者
WeMedia联盟成员、福布斯中文专栏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