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名城书法院
唐碑:《襄州重兴报善寺再移葬释迦佛真身舍利年代记》

唐碑:《襄州重兴报善寺再移葬释迦佛真身舍利年代记》

作者: 鹿门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20-11-25 14:27 被阅读0次

    一方唐碑现梁武帝与襄阳的往事

      全媒体记者 刘文生 张亚婷

    近日,“寻访米芾足迹”小组抵达江苏镇江,寻访中,《癫书狂画——米芾传》的作者王川提及,梁武帝自襄阳起兵,因崇尚佛学,为感念襄阳,送佛真身舍利在襄阳建塔供养。

    随后,记者从市文物管理处获悉,米公祠内有一方唐碑记载了这一事件。据悉,岘山一带有很多古寺遗迹,这方石碑正是在真武山与琵琶山之间发现的。

    从碑上铭文《襄州重兴报善寺再移葬释迦佛真身舍利年代记》可知,报善寺晋朝本名安国善集寺,梁武帝天监七年(公元508年)四月改为报善道场。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报善道场在“会昌灭佛”中被拆毁,其寺地被宰相高璩买得。至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舍与僧侍素住持修建,又改名为报善禅院。当年四月十二日因修造,掘得一石函,内有舍利三粒,并有佛小指节骨。

    石函四面有铭文,说是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四月八日,梁武帝下诏:“移润州丹阳县真身舍利,至于襄阳建塔供养。”而且还描述了润州挖出舍利那一天的情形,“飘风大雨,庭际滂溜,至夜不止,是知龙神之营卫也”,大家认为佛骨真身舍利是有龙神守护的,所以才有这样的天气异象。其后把舍利置于宝瓶,供全城人瞻敬。

    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舍利葬在大殿前的门基下。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八月二十八日,重兴报善之寺时,舍利迁移葬于大佛殿基下,上建灵塔,中兴殿堂,供人瞻礼,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梁武帝为什么将真身舍利送达襄阳建塔供养?我市文史专家方莉解释,梁武帝萧衍与襄阳的渊源颇深,他原是南齐之臣。公元489年,萧衍被朝廷任命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萧衍素有夺取天下的雄心,在襄阳期间秘密准备兵器,训练士卒。后以襄阳童谣《白铜鞮》“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为天命,制造代齐的舆论,从襄阳起兵反齐,一举攻占齐都建康,后来建立南梁。

    方莉补充说,梁武帝任雍州刺史前尚没有子嗣,在镇守襄阳的次年纳襄阳女子丁令光,生下长子昭明太子萧统。萧统出生后,由此一发而不可收,萧衍竟然接连得了8个儿子。

    我市文史专家魏平柱曾在《襄阳的佛家“舍利”》一文中分析,襄阳佛寺有助于萧衍获取皇帝之位。据《南史》卷52《南平元襄王伟传》载:“初,武帝(梁武帝萧衍)军东下,用度不足,萧伟取襄阳寺铜佛毁以铸钱。”萧伟,字文达,萧衍的弟弟。萧衍起兵襄阳时,他留守襄阳行雍州府事,支援前线。换言之,是襄阳寺庙的上万斤铜帮助梁武帝得到了天下。或许如此,梁武帝萧衍才有佞佛、建寺、送舍利之举。

    王川表示,《襄州重兴报善寺再移葬释迦佛真身舍利年代记》碑文中“移润州丹阳县真身舍利”,润州就是现在的镇江。50多年前,镇江在甘露寺修复铁塔时,挖掘出700多颗佛舍利,其中最珍贵的就是后来被学者证实的11颗释迦牟尼佛祖舍利。襄阳的舍利或许曾与这些舍利在一起。因为梁武帝称帝后,不忘龙兴之地襄阳,分22颗舍利到南京、11颗到镇江、3颗到襄阳。另外,襄阳有岘山、镇江有岘山。由此可见,襄阳、镇江渊源颇深。

    方莉表示,这方唐碑不仅是梁武帝萧衍兴建佛教寺庙的一个实例,而且印证了襄阳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原载2018年5月30襄阳日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碑:《襄州重兴报善寺再移葬释迦佛真身舍利年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kn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