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塔院寺内,实际上塔院寺也因其得名。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一大标志,也五台山的象征。此塔其规制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规模、规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几倍,北海的白塔塔高只有15米左右,而五台山的这座白塔塔高达50余米,全为实心修筑,建成实心塔是因为佛教讲究的就是诚心实意。大白塔在2004年耗资138万元经过重新修建,整个塔身高大挺拔,气势恢弘,雍容高贵,为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标志。
塔院寺文殊发塔小白塔位于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东面,名“文殊发塔”,又称小白塔。文殊发塔位于方丈院东边,与方丈院仅一墙之隔,喇嘛式砖塔,通高十米。据传塔内收藏有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的金发,故名。文殊发塔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寺僧圆广重建,后遭焚烧,其后又有重建。塔基平面八边形,高二十厘米,每边宽一点八五米,周边雕有覆莲花瓣,塔座为二层束腰须弥座,塔身覆钵式,上置束腰须弥座一层,塔刹由十三层相轮、华盖和铜制宝珠组成。据说,早在北魏时期,文殊菩萨为宣传佛道平等,曾化作贫妇到寺乞斋,随后留下一把头发。为此,五台山和尚便建塔藏发,不时叩拜。文殊发塔虽不及大白塔雄伟,但因供奉着文殊菩萨的头发,前来拜塔的僧人、香客仍然不少。
显通寺铜塔显通寺铜塔,原有五座,象征着五个台顶,人们至此朝拜,犹如登上了五台山。现只存两座完好无损。据考证,大殿西边的铜塔是明代四川重庆府的陈挺杰等人在云南捐资,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七月初九日铸成,取名“多宝如意宝塔”。东边的铜塔是显通寺僧人胜洪等出钱,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铸成,取名“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宝塔。”双塔形制栅,十三层,均高8 米,须弥座塔基。塔基上铸有精致的小殿、佛像,塔身内置佛像,外镌经文,中有四大金刚托塔像。西塔下层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其他三座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补铸的。
普济禅师舍利塔龙泉寺普济墓塔,称普济禅师舍利塔,座落于龙泉寺中院祖师殿前,高12米,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6.4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央内槽的坐佛小像为一百十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龛,各刻一尊弥勒佛像,这是果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
岫净文公墓塔龙泉寺西院还有一座墓塔,是南山寺第二代住持岫净文公墓塔。位于龙泉寺西院文殊殿前,是南山寺第二代住持岫净文公的墓塔,建于民国九年(1920)九月。塔高5米,基座为规整的六角束腰须弥座,上置两圈石雕仰覆莲办,承托着瓮形覆钵塔身。塔身上承托着仿木构的阑额、椽、飞、沟滴、瓦垅、六角檐脊组成的塔檐。之上为七级相轮、饰有云纹的华盖和宝珠。
宝华寺飞来塔燃灯佛母塔,俗称五台山飞来塔,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宝华寺,座落在大天王殿和文殊殿间的院中,塔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格隆尊追仿照尼泊尔“掐荣卡笑塔”兴建之塔。该塔通高十米,是一金刚宝座式的白塔。在大塔的须弥座和覆钵间置有许多燃灯佛,故名燃灯佛母塔。以它是仿照“掐荣卡笑塔”所建,相传其塔座飞到西藏,塔身飞到西宁塔儿寺,塔刹飞到了五台山。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五台山藏传佛教都是从尼泊尔、西藏、青海传来。宝华寺前院有飞来塔一座,高大的四角束腰须弥座上承托着5座瓶形塔身。其中,中央一塔雄伟高大,四角4塔小巧玲珑。其形制一样,都是覆钵式的实心塔。塔座的束腰部分雕刻着龙、象、牛、马、羊、鱼等动物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