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奇特的一生》摘录04

《奇特的一生》摘录04

作者: 李云清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21:45 被阅读0次

    第十五章 自我认识的道路

    • 时间统计法为他创造了高度理智和健康的生活。

    • 它——他的时间统计法,使他如此繁忙,以致他很容易忽视很多日常饮食起居方面的不利条件。它使他轻松地、宽宏大度地去忍受人们所做的一些蠢事以及公务中的例行公事和杂乱无章,而不去同人怄气。因此他心神安宁、神经健全。

    • 他需要的东西极有限:有一个放书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宁静安谧的工作环境就够了。

    • 柳比歇夫需要的宁静安谧是最简朴的一种——只要保持安静和摆脱紧张任务就是了

    • 这就是自由。他无拘无束,但他周围的人,他的亲人们却由于他拥有这种自由而感到苦恼。他周围的人是普通人,他们不能满足于他认为已经足够了的那点子物质条件。他经常没有空暇,他像童话中那个老在那儿磨啊、磨啊,不断磨出盐来的小石磨……没完没了地工作,这使他们很痛苦。

    • 保持独立的考验

    • 奥斯卡·王尔德[插图]说过:“当人们马上同意我的意见时,我就觉得我的意见是不正确的。”

    • 科学的真相必须不断更新。对他来说,科学是以怀疑始,以深信不疑终。哲学同样也是如此。

    • 他的生活并不能算是禁欲主义的,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他进行体育锻炼,他游泳、散步,他很想买一架新的打字机。

    • 为得到自由,为能够保持独立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 糟糕的是,除了他本人,他最亲近的人和心爱的人,也不得不同他一起付出代价。

    • 一个人对付大量被公认为泰斗的人物,就要求有耐心和明智的步骤。在某些地方退让,在某些地方给予应有的回击始终不渝地忠于自己选择的时间统计法,也就是遵循预定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去做。

    • 他终于选择了后一种方案。这个方案决非没有一点问题,因此他在出版方面遭到了种种刁难。有时他甚至很多年默默无闻。大家忘记了他。

    • 在17世纪,开普勒可以安慰自己说:“……我写书是为了给人读的,现在读还是将来读,不都一样吗?它可以等上几百年,要知道,连上帝也等了6000年才等到了理解他工作意义的人。”

    • 他的时间统计法能使人发现属于未来的那一点点材料。

    • 他不是爱好虚荣,而是有功名心,这两者是迥然不同的。他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做出公正的评价。时间统计法提供了客观的指标,能说明他的情况。

    • 你是你自己最高的审判者;你对自己劳动的估价会比任何人都严格,你满意自己的劳动吗?苛求的艺术家。

    • 他根据记载下来的事实进行审判每次都仔细地进行调查

    • 他不但善于利用时间的下脚料供自己做有益的事,还善于把命运给他下的绊子变成好事。不管他被派到哪里,也不管住在哪里,他总是生活得问心无愧,总是极端紧张地生活

    • 外省吗?那更好,可以有更多时间工作和思索,那里环境更安静,在那里身体更健康……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找到好处。他既不妥协,也不期待恩赐——他的时间统计法本身就是提高人的积极性的一种号召。

    • 有人有这样的天性:他们所待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就是地轴转动的地方。他们从事的工作,就是最为重要和最为必要的工作。

    • 一个不断实现自己愿望,并为自己的愿望生活的人,能给人们带来最大的利益。

    • 在某种程度上,他写的东西像是为自己写的,他用自己写的东西衡量自己。是为了理解自己和在内心进行自我教育。

    • 思想是否同自己的生活和谐一致负责。

    • 他对别人的要求和对自己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 当我们在科学家、哲学家、作家、思想家和教导别人如何生活的人中找到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范例时,我们是何等喜悦!

    •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

    • 他的日记和书信,记载了他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形成自己的个性在精神方面所做的努力。

    • 大部分人顺其自然,不对自己提要求。柳比歇夫却不然,他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自己监督自己,自己监视自己,自己向自己汇报。

    • 感到有天赋的生命是无价之宝:不仅生命只有一次,不可复得,而且生命中的每一天也同样具有这种只有一次、不可复得的性质。

    • 不管多么奇怪,他的纯理性竟产生了热情,由于他的条理性,生活的奇迹每天层出不穷,令人吃惊。

    • 试着超越自己可能性的极限,试着了解他们能干些什么,不能干些什么,知道,什么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

    • 活了一辈子,连自己——自己应当是你最亲近和最热爱的人——都不了解,真是遗憾……

    • 他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衡量任务,而是根据任务去衡量能力。他认为,有一种精神上的义务,要比保持心灵上的安全感好。

    • 决定人的精神品质的,不是他的行为本身,而是他的意图

    • 柳比歇夫通过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做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愈来愈精确。这是一条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的道路。

    • 列宁格勒被围,在被围困的时间里,死并不令人吃惊——死是理所当然的——令人吃惊的是生命力:我们清除战壕中的积雪,运送弹药,作战。

    • 人超越了自己,超越了他平常的能力和极限,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重要的正是这一点。这么说,这是可能的。既然能有一次,那么为什么不能有两次,不能每天都这样呢?

    第十六章 超越自己的可能

    • 浏览柳比歇夫的书信、札记,作者明白了,他,就是作者,考虑得多么少,而且懒于思索。他懂得了,勤勤恳恳地工作、热情地工作,这还不算善于工作。他还明白了,一个好的方法可能比热情更为重要。

    • 小小的时间统计法变成了生活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结果,柳比歇夫的时间多了一倍。

    • 这些时间是从哪儿来的?这是个谜。

    • 柳比歇夫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他必不可少的、独一无二的激情。

    •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态度:他的时间不是取得成就的时间,他摆脱了赶过别人,夺取第一,超越什么,获得什么……的愿望。他热爱时间,珍惜时间,不是把它当作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

    • 他对时间十分虔敬,同时又体贴入微。

    • 他认为时间对人们如何使用它并不是无所谓的。时间不是个物理概念,不是时针的转动,而像是个道德概念。

    • 在他看来,浪费时间就好比夺走科学研究的时间,就好比滥用和抢走自己的服务对象的时间。

    • 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心上。在他看来,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个道德问题。

    • 一个人在什么地方有权使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在什么地方无权滥用。在这方面,柳比歇夫为自己定出了一些道德上的禁令,规定了使用时间的道德限度

    • 能干的人和有计划的人使人感到他们是时间的主人。

    • 柳比歇夫不依附于时间,也不害怕时间。

    • 当作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时,他体验到一种解放的幸福。这样的时间充满了光明和安宁。一天全部的时间都吸取着最重要和最本质的东西,如同绿叶的表层吸收阳光一般。

    • 对宇宙时间或世界时间——作者不敢妄加判断;至于人类的时间,他深信人可以学会去感觉,甚至能听到它潺潺的流逝声。

    • 时间弯过来,首尾相接,接成一个圆圈,过去的时间追上并超过了现在的时间,如同在爱丽丝漫游的奇境中一样

    • 柳比歇夫发现的丰富的时间的宝藏——蕴藏在人们日常生活深处的未被挖掘的时间。

    • 可以把每一个人当作时间的消费者,他将时间分别用于各种思想、感情和工作。

    • 柳比歇夫的时间永远是够用的。时间不会不够用——时间不管多少,总够用来做一件事。

    • 不论什么时候,他都无意追求大量物质福利,他要的只是必需品,而必需品对他来说永远是够用的。

    • 既然够用,就不会嫌少。必需品好就好在它同水、面包、阳光、桌子……一样不会引起烦恼,不会成为累赘,不会惹人讨厌。

    • 除了事业方面的一切,柳比歇夫不但尊重和热爱现在,而且尊重和热爱过去。

    • 强烈地感觉到时间与时间之间的联系,强烈地感觉到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大学生》中写得那么精彩的那条看不见的链子。

    • 他反复思索、重新估价“体验到的一切”,有时,甚至被历史的绳索捆住手脚。

    • 柳比歇夫从自己主要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写了对教师、学校、双亲、A.古尔维奇、K.达维多夫、M.伊萨耶夫……的详尽的回忆录,其中充满了对过去的衷心感激,可是现在的人们却如此轻易地为了将来而忘记过去。

    • 柳比歇夫的时间如水晶般晶莹、匀称,使人为之惊叹不已。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也没有禁区。

    • 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热爱。应该教孩子们怎样珍惜时间,怎样找时间,怎样取得时间。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汇报使用时间的状况。

    • 既然任何一段时间都不算短,那就说明同时间建立一种新的相互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算晚。不管一个人的残年还剩多少,不管这一念头是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产生的!甚至可以说,时间剩得愈少,就愈应当更明智地使用时间。

    • 他有的不是夺目的光,而是忍耐,是从不放松的自我检查。他日复一日地提高对自己要求的标准,毫不留情。但应当说这也是功勋啊,否则什么才算功勋呢?!功勋一年比一年更加积极努力。

    • 只对自己提要求,而且他对自己提的要求愈多,他对自己的缺陷也就看得愈清楚。这是从容不迫,每日每时建树起来的功勋,也是最难建树的一种功勋。他每天都在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检查。

    • 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使自己感到幸福,那他的作为就不可能算什么功勋;既然不是功勋,那就没有什么值得号召的;至于说到为科学服务,那实际上不是他为科学服务,而是科学为他服务……

    • 柳比歇夫并没有建树丰功伟绩,可他的建树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这一生的奇特性和神秘性就在于,柳比歇夫把一生中的特殊现象看成自然现象,也许这确实是自然的理性生活。

    • 一个人珍惜每一秒钟,并使每一秒钟都过得很有意义,同时又把这看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那是最为困难的一件事。

    附录 与时间统计法无关——谈《奇特的一生》的创作

    • 使人感兴趣的自然还是现实生活本身。我甚至可以说得更过分一些:使人最感兴趣的是生活的非典型性——即个别性。

    • 施万维奇、伊万诺夫、斯米尔诺夫、季摩菲耶夫·耶索夫斯基、费洛诺夫、昆虫学家施万维奇。

    • 再拿画家费洛诺夫来说,我在第十四章中比较详细地谈到了他。至于他的姊妹,叶芙多基娅·格列波娃,我在小说中只说了她的名字。然而正是她,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救出了他兄弟的卓越画幅,亲自背出了这些画——总共有400幅。

    • 柳比歇夫同任何一个人一样,自然不会把主要的东西都写下来。但是他对自己思考得很多——在这一点上,他也是与众不同的。

    • 柳比歇夫在这个世界上能活多久,这是他不能决定的,可是他,作为一个人,能有充分价值地生活多少时间,却正是由他决定的。

    • 他也做到了最充分地施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身上的宝贵品质,吸引着人们,使人们倾慕他。

    • 时间统计法不会扼杀灵感,因为人适应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每个人能做的,比他所做的要多得多,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限度的一半。人的精神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封未动。

    • 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 命运赋予我们的生活、时间是无价之宝,应当利用它来不仅给自己(绝不是只给自己),而且给别人,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最大的利益
      方法,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

    • 看来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定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

    • 如何能做得更多、更快、更好——如果只用这种观点对待时间统计法,那么得到的好处也只是附带的。这自然也很好,但还不够。关键在于一个人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特的一生》摘录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ko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