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习群里,聊到这样一个话题:不去参加兴趣班就是输在起跑线上吗?
我想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的。
放眼望去,我身边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基本上都是,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这个观点,似乎已经根深蒂固。
1.
我有个同学,她的女儿三岁就开始被迫学习拉小提琴。
为什么说被迫?因为孩子太小,突然让她变得自律,那是反人性的。所以,一说到小提琴,孩子就委屈的哭个不停。
爷爷奶奶心疼孙女,好几次劝我同学说孩子太小,放弃吧。要么就是,等再大几岁学不一样嘛。
可我同学坚决不同意,每天陪着孩子一起练琴,一边监督,一边耐心的为孩子加油。
她的观点就是要从小培养,赢在起跑线上。
不到一年时间,我居然在电视上看到了她的女儿。看她小小的年纪,有模有样的拉着小提琴的样子,真是又可爱又羡慕。
每个父母,都想有这样的孩子。但,那是别人家的孩子。
而你的孩子,需要自己去培养。
怎么去培养,这就成了是全社会共同讨论的一个热点。养个孩子真难。
《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
没办法,大家都挤破头的想让自己的孩子出息,所以才会出现琳琅满目的情趣班。面对焦虑的家长们,他们轻松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可这样,就真的能赢在起跑线上吗?
真不见得。
2.
曾看过一篇关于幼教的文章,幼教专家表示:孩子是有自己的成长规律的,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五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如果你的孩子三岁,就开始学轮滑,那你就要选择立刻停止。
因为孩子三岁的时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这无疑可以证明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来说,更重要的是选择。
不跟风,不被广告诱惑。理性选择孩子的兴趣爱好,尽量去正确引导孩子才是关键。
3.
其实,比选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身为父母,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好不好。”
我有一个闺蜜,曾经也想着给孩子报个什么学习班。可是她儿子,这个没兴趣,那个又不想学。总之就是:妈妈,你别给我报班,我不想学。
我闺蜜就问:那你想干嘛?
孩子说:我只想玩。
从那以后,我闺蜜再也没提过兴趣班这档子事儿。
而这孩子,并没有因为没上兴趣班,就比别人家的孩子矮一头。反而,在班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聪明活泼。与我们成年人聊天毫无障碍,小小年纪,逻辑思维能力很强。
我觉得,这与快乐的身心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这孩子真的每天都快乐到要起飞,我一点都没有夸张。因为我每次见他,他都淋漓尽致地释放着自己的天性——天真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闺蜜说:我只想让我儿子每天开开心心。
我说:你太溺爱孩子了。
可我闺蜜只是笑笑。
如今,我认为她是一位很明智的妈妈。
因此,兴趣班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孩子输赢的唯一标准。
家长的耐心培养,和正确的选择,才能引导孩子真正的兴趣。
最重要的,就是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心没病,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