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牛顿就是因为一场大规模的鼠疫,宅在家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折射定律。那年他才23岁。上天给了他一个天才的大脑,那场鼠疫给了足够的闲暇时间任其发展,他的伟大发现也算是对因为鼠疫逝去的生命的一种补偿。
image虽然我等普通人想不出多深刻的理论,但是可以趁这个机会安静的整理一下思绪。
对于压力的讨论
近两个月,由于疫情,连自由的呼吸空气都成了奢望,全球的公民都跟着一起遭殃。只好宅在家里,看看闲书,写写笔记,听听直播,练练身体,貌似还凑合,但偶尔很难熬。
两年前,当我第一次知道富兰克林有一个自己的私人俱乐部后,就一直也想搞一个,把聊得来的朋友聚起来。后来尝试过一些,也参加过一些,最后由于种种原因,结局都是慢慢没人了。这次疫情原因,不能线下见面,平时基本不视频聊天的我,开始视频聊天了,朋友们也都憋坏了,很想聊天。
于是,我和两波朋友分别讨论了两个话题,和一波讨论的焦虑,和另一波讨论的压力......这俩不都一样吗?是啊,话题都是别人选的,所以略显重复,两拨人不约而同,也足见现在的年轻人压力是真大。
我们通过讨论给焦虑和压力下了定义:由于现有的方法论和信息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感受。
我们吐槽了各自的焦虑,来自工作的,家庭的,整个社会的。
我们当然也试着给出了未来的应对措施。
总之这种探讨是很推荐的,可以发现自己的认知盲点,相互学习,也顺便增进友情。
我这一次就想说其中讨论到的一个细节。
这张图是压力与工作表现的关系,呈现出倒U形。这张图是在告诉我们,想要达到最优效果,需要通过压力管理的方式,把压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超过了某个范围,压力就进入了破坏区,开始产生不良影响。
当天晚上我写日记的时候,总觉得这张图本身其实指导意义有限,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无法调节某件事情给我们心理造成的压力,那件事就在那里,带给人的压力不会随着人的主观意愿变化。自我暗示它很重要也不好操作,把它拖延到邻近deadline来增加压力不靠谱,没准一拖延就到了破坏区。
想着想着,就突然想到要是给这个倒U形曲线求个导会有什么效果呢?好像有点意思。
给压力曲线求个导
高中物理讲过,给时间与位移的关系求个导,得到的是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再给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求个导,得到的是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
如果这个压力与绩效关系,可以简单看成一个二次曲线。
压力与工作绩效简化图就是倒U型曲线,一个二次项系数为负的二次函数曲线。对它求个导,就是个一斜率为负的一次函数。
压力和工作绩效求导
那这个东东到底有毛意义呢?各位读者可以先自己想想,没准有更合理的解释。
对求导结果的解释
我们把眼前要做的这件事定义为正事,在正事上投入的注意力叫做正事注意力。
我们把大脑中与眼前的的任务无关的事情定义为琐事,在琐事上投入的注意力叫做琐事注意力。
正事注意力 + 琐事注意力 = 总注意力
注意,人的注意力由于受到情绪的影响,所以是有正负之分的,积极情绪下的注意力是正的,消极情绪下的注意力是负的。
这个效率对压力的导数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说白了,这条斜线的含义是,随着压力的增加,琐事注意力会越来越少。当压力达到最优值时,琐事注意力会减少到零,此时所有的注意力都是正事注意力。继续,随着压力的进一步增加,我们的注意力又会分摊给很多负面的情绪,琐事注意力又出来了,而且是负值,这将会对事情的完成产生阻碍,进入了破坏区。
为啥是负值,因为这个时候产生的情绪都是诸如此类:各种担心,担心不能按时完成,担心被人嘲笑,担心客户被别人撬走,担心被老板骂,担心决策失误......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负面情绪,是因为曾经不好的经历——因为拖延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这件事情真的没有办漂亮,以至于留下了心理阴影。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积累成功经验,积累多了,心理阴影就少了。
新图型的含义,是压力和琐事注意力的关系。它的意义在于,我们不必去通过控制某件事情给我们的压力来达到最优状态,只需要控制我们在这件事情上投入的正事注意力最大,达到全情投入,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进入最优状态。
而这种状态,就是心流。
大多数只要经历过心流状态的人,会千方百计的想再次进入,因为它太令人着迷了。有一本书叫做《盗火》,讲的就是这个事。
想到这个解释时,可是让我兴奋了一会呢。
总结
很多时候,事情产生的压力不易控制,如此一来,压力和工作绩效的倒U型曲线就不足以产生指导,不好操作。当给倒U型曲线求导之后,把新的图形解释为压力和琐事注意力的关系,我们只要把琐事注意力减小到零,把所有的注意力主动地放在正事上,自然就进入了最优状态:心流状态,忘记时间的流逝,忘记自我的存在,只有眼前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