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住院没几天,侄子因为咳嗽发烧,也开始住院。待业在家的我,就开始陪同住院以及医院——家两边跑。
一
长大后我很少去医院,以至于看病流程我都不熟悉。这次跑下来,用心记了。不住院的情况下,简单说就是:1、挂号。根据病情选择挂哪科的号。如果你眼睛痛,就需挂眼科;如果喉咙痛,就需挂耳鼻喉科。如果不知道自己该挂哪科,可以询问医院大厅的服务台。2、问诊。挂号之后,去相应科室(挂号单上会注明地点),医生会了解病情,然后开出药单。3、缴费。持药单去缴费窗口缴费,缴费完会收到缴费收据。4、取药。持药单和缴费收据去取药窗口取药。药物的吃法,医生会在问诊时说明,或者让你取药后回到问诊室再告诉你。
住院的情况下,下一步该做什么,医生都会说清楚。比如需要做胃镜,医生会开张胃镜检查单,你到检查单上指示的地点去做胃镜就行。然后拿着检查结果回来找医生,医生再告诉你下一步该做什么。
二
侄子住院那天,姐姐和姐夫正在医院看望母亲,于是姐夫便开车过来将我和侄子接到医院。住在一个医院也方便照顾。到医院后,姐夫才发现,车上本来准备送给我家的食用油和烟,到我家时忘了拿下来。姐姐为此发了脾气。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很容易发生。该如何规避呢?假如一个人忘记这件事的概率是50%,在出发前,姐姐刻意提醒姐夫此事后,姐夫忘记此事的概率可能下降到40%。这是大部分人的做法和大多数时候的情况。但有一种更好的做法,就是姐姐同时提醒我。那么,我和姐夫同时忘记此事的概率就下降到25%。当然,以上数据只是假设,但是生活经验告诉我,“同时告诉两人”的做法会更好。
三
在医院来回奔忙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件让我自省的事。那天,我独自拿着母亲的胃镜检查结果去挂号问诊(母亲当时正在打吊针)。因为听我父亲说,母亲的胃去年检查时就有问题,这次我便想仔细记清楚每一个细节,在问诊的时候,便开了手机录音。
我认真听着医生说的话,最后,她忽然说:“你录完音了吗?”我这才意识到她的不满,连忙说:“哦,因为我怕自己记不住,我还得把这些情况告诉我的家人。您要是介意的话,我把它删了。”说着开始操作删除。
“我介意什么?反正我说的又没错。我只是觉得你这样很不礼貌。”
事后回想这件事,我觉得自己至少有两种能力不够。一、察言观色能力不够。录音的时候,我手机就放在桌上,放在我和医生面前。当时医生曾脸色漠然地盯着我的手机看,然而因为我和她都带着眼镜,所以我不确定她到底在看啥。而她脸上的漠然,我以为只是长时间问诊后的疲惫麻木。二、共情能力不够。也就是说,我没能站在她的角度看待事情。我一心想着记住她说的话,却没想到不是所有场合都可以随意录音。
四
母亲和侄子都在昨天出院。母亲的总费用1万2左右,医保报销近一半。侄子的总费用2800左右,医保报销约1000,自费部分可由他的商业保险报销。费用可以承受,难以承受的,是身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折磨。
好身体才是好生活的最重要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