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理学家已经彻底颠覆了时间的概念。时间既不是匀速的,也没有方向。在微观的量子世界里,它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时间不是世界的基本法则,而是我们人类从特定的视角观察世界的时候,显现出来的一个变量。
从这个论点来理解,时间不存在我觉得也是对的,因为时间最早形成就是人们根据日出日落来特定的,是出于我们人类的视角来观察世界的一个变量。是我们祖先为了便于统计而制定出来的时间,所以在这历史的长河里,时间就成了既定的世界中唯一没有变化的概念。
然而,生活在既定的时间里的我们该如何看待时间,该如何朝向未来的时间去合理的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或许这才是我们该考虑的方向。
亚瑟·克拉克在他的小说《2001:太空漫游》里这样描绘原始人的处境:原始人们忍受着饥饿,和自己的同类们互相争夺数量有限的浆果、树叶和草根。尽管环绕在他们周围的是是无数肉质肥美、随意漫步的动物,他们却没有能力捕捉,只能在丰饶的环境里,逐渐饥饿至死。今天的我们正面临着和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相似的困境: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从没哪个时代的信息和物质环境就像今天一样丰饶,互联网上每分每秒都在产生新的网页,直播平台不间断的播放商品推荐。然而,恰恰是在这个信息与物质无比丰富的时代,我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好像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自己要什么。我们是不是有点像曾经的原始人,身处在富饶的环境,每天为了一地的鸡毛,失去了批判和思辨的能力,失去了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那在我们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时间观?时间观这个概念,出自于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爱德华·班费尔德,他曾经写过一本叫《凡间的城市》的书中。所谓时间观,就是指我们平常做决定或者为生活做规划的时候会考虑到多久以后的事情。如果你考虑很多事情只是为了应付眼前或者当下的问题,那么你的时间观可能就比较短。如果你考虑问题都是决策长远,可能是为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考虑,那么你的时间观就比较长。时间观比较短的人,没办法考虑长远的事情,而时间观长的人,他们对未来有更充满了信心。所以班费尔德说,成功的人一般都具有较长远的时间观,他们通常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跨度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从这个时间观来考虑。我们管理时间到底该管理什么?也就是什么是什么?
从我们人类既定的时间角度考虑,以及我听过时间管理课程和看过的很多本讲述时间管理的书籍中,我整理了出3种时间,即「外在时间、内在时间、暗时间」
什么是外在时间?
1年365天12个月、1个月平均30、31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
这个是时间恒定不变的,故而每个人的外在时间都一样,没有区别,唯一区别的就是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做着不一样的事情。
什么又是内在时间?
当你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目标或者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你应该多问问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考虑有多远,如果你的答案是未来,就要恭喜你,你的时间观很长远。比如同样是一段时间,你选择读一本书、听一段音频节目或者是上一门有价值的课,这些都可能对你未来的事业有很大的影响,也会让你的未来的价值越来越大的话,那你的内在时间就有一个无限的可能。
这个内在时间恰恰是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它会随着外在时间的流失变大或变小,这个变大和变小往往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追求,也是变量最大的时间。后面的课程中也会有提到。
以及什么是暗时间?
暗时间跟我们的大脑中的理智和情感有关,给大脑接受安全信号的这部分叫做理智大脑,给大脑下红灯发危险信号的这部分叫做情感大脑,我们在生活里就会遇到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打架的情况,这个时候的结果产生的时间就是暗时间。
这个时间是间断性的,它更像是我们对于某件事、某个人上面消耗的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情感大脑其实就是我们的本能,那本能这个大脑存在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从人类进化开始就有了本能的大脑,慢慢的有了思维之后,才开始有了想法,会制定规则、有这个规则形成了思考,形成了理性。那当我们的大脑中理性和本能开始打架时,往往很多时候本能会获胜,由于本能获胜后,形成的一段时间的错误经历,就是我们损失的暗时间。举个例子:我正在专注的做一件事情,做着做着我突然觉得馋了想吃东西了,这个时候理性的大脑就告诉我,你专注的时间没有到,时间到了再去。可是本能告诉,我就是想吃,如果我的理性不够坚定,就会说先去吃吧,反正找个吃的没多少时间。然后我就去找东西解馋,等我吃完大概用掉10分钟,回到原先那个专注事情时,我再进入状态可能又需要10分钟,那这20分钟就是我们一不小心就流失掉的暗时间。
听到这或许你会觉得哇~这每天消耗掉的暗时间好像还不少呢?可如果太理性了那是不是活得也太累了,就变成了机器了哇!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个例子主要是针对我们每天必须完成的事情来解释暗时间产生。那如果是放松的时间中,完全不用顾忌啊!所以这个暗时间的本意更接近内在时间。
那对时间的管理呢?你觉得应该是管理内在还是外在呢?市面上很多的时间管理课,告诉你如何运用工具、技巧、去管理时间,其实这些管理真正教会你的是什么?你想过没有?
在我综合了很多课与书后的理解,我觉得时间管理的意义,不在于技巧,也不在于工具,而在于自我管理能力,在于内功。一个人,只有先管理好自己,以后才能管理小家庭,管理自己的小团队,管理自己的小世界。《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所谓致知知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工具和技巧不在于多,在于精专,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精讲番茄工作法的原因,在讲诉番茄工作法之前为什么还要花时间来解读时间到底是什么的意义。只有对时间的概念清楚了,那我们接下去要做的什么事才会更明确。才会真正做到心明眼亮。今天我会推荐一款工具,这个工具呢,新进群的小伙伴不是很清楚,我们执行了近两个的小伙伴就使用的得心应手了。不管是新了解还是得心应手,我们后续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都是在一个目标上执行的。具体什么目标我后面会说。
《番茄工作法》的由来,番茄工作法究竟是什么,怎么使用呢?在了解怎么使用前,我想问下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早上列的工作计划到晚上可能一部分没有做完。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你有,我们番茄工作法的发明者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他也遇到这个问题。他为了改变自己的这个问题,他找到了一个番茄形状的厨房定时器,用它来执行自己时间管理。这就是番茄工作法的由来。
而这个番茄工作法真的非常简单,我们可以用一句话就描述它,那就是列出每天工作任务,并分解成为一个个25分钟的任务,然后逐个执行完成。听起来就是这么简单吧,但是就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但它的作用却非常大,很多人使用了番茄工作法之后就把它变成自己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因为从小处说,番茄工作法能够让你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减少拖延,从而更好地掌握时间,往大了说,你能够专注地完成任务,实际上就是在掌控你的生活。当你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你就能获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概率,所以番茄工作法就变得非常风靡。
番茄工作法在这几年非常非常火。很多朋友都说,
哎呀,番茄工作法,我知道呀!根本没用!前期的时候确实有效,让我变专注;但是,做了N个番茄之后,心里就疲乏了:休息时间到了也不休息;番茄闹铃响了也回不到工作中,陷入了死循环。番茄对我就没用了!
其实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困惑和感受,举个例子吧:因为19年年初之前有一段时间一直觉得自己又有点浮躁了,总是静不下心,静不下心的时候呢就会容易被干扰,心态也会随之受影响,慢慢的开始用番茄计时器去调理自己,刚开始用计时器时也会因滴答声觉得烦躁,间断性的用了一段时间,觉得没啥用,坚持的意义不知道在哪?还会觉得苦恼,知道去年的10月,我开始对自己的进行自我管理时又启动了番茄,加上今年因为疫情在家的这段时间,我越来越发现番茄的妙用了,加上书法的练习和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的专注力、静心、开始回归,居然非常感谢这次疫情,让我有时间可以好好地充电学习。2月初开启学习的时候我从同学小伙伴那知道了forest,也开始用这个工具进行刻意的锻炼,通过3个月的刻意锻炼,真心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一是番茄带来的感受,我发现原来番茄不仅给我带来专注,更可以帮我完成目标拆分和积累碎片的效果。具体怎么超作的后面几课中会提到。
二是做到带来的益处,让我这原来喜欢挑战高难度人,越来越看重基础的锻炼,也真正体会了做到的意义。所以说,forest番茄所体现的是个人成长的积累,是我们采用一种可积累的方式来打造个人品质,完善我们的成长方法论。
番茄工作法还有两个优势
一个是克服「盲目的自我感动」,用数据用事实来说话。
另外一个,就是让自己的效率实打实地翻了好几倍。
因为我们任何严肃的追求,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种严肃的追求,都要靠有效的纯时间投入。番茄,就是最好的量化自己纯时间投入的方式,帮助我们锤炼专注力、培养耐心。通过番茄,我们不光能回答「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简单的问题,也能同时认清自我,回答好「我是谁,我会变成谁」这样的复杂问题。因为,我们如何利用时间,这就定义了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本质。
所以好的时间管理绝对不是大V口中的「新时代的烧香拜佛」,绝对不是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的自我安慰,而是真正地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自己的生命,去认识并打造自我。
一个好的番茄工具是一个目标管理系统,而绝不只是个计时器。
那作为番茄工具的3个黄金标准都是什么呢?
标准1 :分项目统计。简单说,就是在番茄App里,如学习是一个项目,写作是一个项目的话,可以分门别类,分项统计。
标准2 :数据反馈,意思是,针对每个项目,这个App会有简洁有效的数据反馈,它能够让我们看到我们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在某个项目上面的投入的有效时间,有柱状图、饼图的分析,用简单但是有效的方式将番茄数据进行分析和呈现。用番茄对时间进行量化统计,也不是为了数据而数据。
标准3 :节奏感。节奏感很重要。不单是有趣的生活要有节奏感,有用的番茄也要有节奏感。番茄本身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培养一种长期高效的节奏感,形成体内效率生物钟。具体说,就是不需要你去频繁操作这个app,你点一下,它就开始按照25分钟、5分钟、25分钟、5分钟的节奏顺畅的运转下去。
最后知道做到:真正给我们带来改变的,不是我们「选」到了最好的神器,而是我们把利器「用」到极致;「知道做到」的原则,强调知道道理本身并不是力量,只有做到、坚持做到,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能最终带来思维提升和自我升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