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
昨天,有一位家长和我聊起与孩子之间沟通交流的事。她说,孩子和自己沟通的时候,总是没个正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问她,怎么个没正经法?听完她的描述,我觉得他们之间沟通的方式其实挺好呀。
正经的交流,那都不是实质上的沟通,而是某一方试图改变对方的观点。这种行为更像是说教,可以发生在领导和下属之间,但家人之间并不适合。
没有人愿意被改变,除非ta自己愿意改变。沟通的“沟”是曲非直,所以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如果是直来直往的基本通不了,又叫沟通失败。“曲”的部分又叫说话的艺术。通常不善沟通的人也比较难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只是觉得对方怎么这么难说服、说得通。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里面,语言表达都比较含蓄,极少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而是以委婉的方式提出来。或者等到有充分的理由时再提出需求,比如考试考得好,或者做了什么值得赞赏的事。
在大部分的孩子眼中,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所以,这位小朋友在做了他认为值得赞赏的事情之后,用半开玩笑的态度和妈妈说:“妈妈,今天我请外婆吃了饭,我要你用按摩和帮我吹头发作为回馈。”
言语之中,有几分戏谑。但是,妈妈感受到了“命令”的语气,心里颇有几分不爽。当妈妈处在自己不舒服的感受之中时,没有办法客观地看到孩子的需求。她纠结于孩子为何会以这样这样的方式说话,用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会不会容易得罪周围的人。
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到了妈妈这里却变成了担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在感受到安全感时表现出任性。我们并不会在所有人面前撒娇或风趣,但我们会在确定安全的人面前撒娇或风趣。因为我们知道不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对方包容。
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会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地提出需求。这与长幼有序等礼节无关。相反的,说话不需要客客气气的亲子关系实际上更和谐和融洽。
当我们处于情绪之中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看到孩子内在真正的需求。若是妈妈的按摩和吹头发是可以作为奖赏的话,说明孩子很享受妈妈为他做这些事。之所以享受,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体验到了妈妈的爱。
上次和大家分享的时候我提到了一份成熟的情感支持,爱就是最强大、成熟的情感支持。孩子曾经问过我,为什么我能做到如此对待他?我回答:“因为爱吧。”他说:“可是我并不优秀。”我笑了,说:“在我这里你不需要优秀。”
孩子会用我们对待他的方式回应我们,也会习得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人。以前他每天早上6点20出门上学的时候,我都会在家门口和他拥抱告别。暑假期间,每天我出门上班,他不论当时在做什么事,只要听到我出门的声音,就会赶到门口和我拥抱告别。我们长久地在家庭环境中保持这样爱的流动和表达方式。
当我们经验了许多有条件的爱之后,爱的需求就会产生很多外包装——疾病、伤害、抗拒、逆反、逃避、顺从。孩子看起来的问题,往往是爱呼求的信号,而这些信号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
爱是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土壤。爱是什么?是你第一眼看到这个初生的孩子时油然而生的喜悦和感动,那份感动与孩子优秀与否无关。那时候的你相信他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不论孩子现在如何,他依然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