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因为妈妈再出发平台,认识了小果,继而在2017年加入了刘主编的写作训练营,有了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一直以来,我的学习获益都来自于学历教育和工作经验。这一次的写作训练营,是一场不以证书为终点,也没有终点的学习。
正巧在课程的最后时间,我阅读了小果推荐的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其中有一些关于学习的内容,也帮助我反思此次学习,就借着读后的一些余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
导师与社群的力量
主编课堂的七步进阶班讲了七讲内容:素材、叙述、逻辑、语言、模版、修改、新媒体。其实除了新媒体相关的部分,其它的内容,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或多或少都有讲到,但是没有这样有系统、有逻辑地进行过整理。而这正是一份自学资料的价值所在。最重要的是,当年学霸的我们头脑里的存货,早已被成年的自己忘记了,实在有必要再一次得到梳理,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但是,对我而言,课堂最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导师与社群的力量。
关于导师的作用: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提到:在有即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之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现在的课本和各种辅导书极其全面,人们完全可以自觉,聪明人更有很强的自觉能力。那么现代的老师的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呢?正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所以,不要看课程的讲解部分有多少是你熟知的,而要看导师在多大程度上用心给你反馈,为你解惑。这一点,从刘主编每一次的评论可以看出,他是用心读了每一篇文章,之后给到了中肯的评论。比如我写作中头重脚轻,辅垫太长,结论太短的问题,经过主编的提醒,我有所改进。今后还需时刻提醒自己。
而小果的线下分享和不时提醒,也同样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关于社群的力量:我不算一个积极的人,一直凭借一些小聪明得过且过。平常强联系里的熟人,也都和我一样没啥追求,吃吃喝喝。没想到这次却得以混入一个积极的群体,感受到学习小组的正能量。在这里,有一群人拿着小皮鞭赶着马儿向前奔驰。只有随波逐流才能不显得自己是异类,不是么?
在此,我特别感谢每一个给我评论的导师和伙伴,是这些即时的反馈与学习氛围,陪伴我在练习时刻意地调整纠正。
在大家的帮助下,经过这七周的学习,我尝试自我总结,觉得写作对于我,是一段长长的路,有四个阶段的提升需要跨越。
第一阶段:与自己对话
文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当你写出来,尤其是当你知道有阅读者的时候,你会更谨慎地对待它。往往一些负面的情绪,在你写的过程中,会被带出,然后随着删除键与文字一起消除,继而带来的是对所面对的问题的思索,可能是带来更平和的心境,更好的话,能形成一、二、三、四、五的行动方案。
这一点对于因为小朋友教育问题焦虑的我,是一个很好的解压过程。今时今日,又有哪一个人没有一款焦虑如影随形呢?那么就写一写吧,用文字与自己对话,不需要一分钱,自有疗愈的力量。
我如今,在这一阶段,体会到其中的愉悦。
第二阶段:倒逼输入
确实有一些人的文字没有很多的华彩,文章却让你很喜欢,比如主编推荐的《我与吴祖光》,作者新凤霞与吴祖光认识后才开始阅读识字,不能说有多高的文学素养,但她的输入来自于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长年的戏曲训练,是自带写作素材的人生。于她,平常的文字带来的是岁月的真容。
但对于普通人,真想形成长期的写作习惯,还是需要很多的输入。因此,主编课堂将素材放作整个课程的第一步,是相当有道理的。平常的人生,需要锻炼一花一世界的慧眼,更要饱读诗书的浸淫。
关于日常积累:小果提过三行笔记的思路,每天记下灵光一现的想法,和一些小小的观察。确实,我有一两篇作业就是由这样的灵光一现扩展而来。不失为利用碎片时间积累素材的好手段。就好像一本小小速写本,随手画一朵花,画一片云,也许哪天就成为一片风景。
关于读书笔记:万维钢的书中提到:一种人读书是为了掌握技能,通过各类考试,或者纯粹是为了娱乐。另一种人读书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力。这两种人最初的“智力”水平 未必有多大差别,但是假以时日,他们的“智慧”水平将会有天壤之别。只有后一种人,才配被称为“读书人”。最有效率的方法是读完一遍马上再读一遍。在读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正经的工作。应当从提升内力的角度来研读。
到这一步,写作已经不像第一步一样,不是一个好玩、放松的过程了。我正在这一个阶段徘徊,希望通过更多有效的输入,提升自己的内力。但好在,我一向是个热爱学习的孩子,新的知识,新的智慧的填充,其过程是辛苦的,其结果是欣慰的。这样的学习过程,也帮助我用更科学的态度对待儿子的教育,不失为一项意外之喜。
第三阶段:文字的磨练
写作,是一个丢失很久很久的爱好,遥忆当年,自己也曾经是一位得过作文一等奖的孩纸,也曾经是想考中文系的文青。但那一点点可怜的文字功底,早已经消散在公文、邮件的写作里。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看到主编课堂中好多同学写的文章,有的辛辣戏谑、有的厚重洗练、有的温情哲思,都让我自叹不如。
后来,我也认真反思观察过,那些产出优秀文字的同学,或者是曾经的记者、或者是从事公关咨询行业,或者是在课程中相当勤奋地磨练文字。这些妈妈们深夜码字,反复修改,有时还为将文字发表在不同的平台多次易稿。她们的努力,我只有一个大写的“服”字!
年纪越大越明白,没有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唾手可得的。在此我也记下几句万维钢书中关于刻意练习的一些说明,与同学们共勉。
真正提升我们水平的不是文化,不是艺术,不是哲学,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练习。
刻意学习有四要点:
1. 只在”学习区”练习
2. 把要训练的内容发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 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愿自己为“推敲”付出练习,磨练出一些可以分享的文字。
第四阶段:让世界看见
既然是在公众平台上写作,这就不完全是一场自嗨,而是一个有读者有反馈的传播过程。
最后一次课主编讲新媒体写作时,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在未来,我们的写作一定不单是一个文学的过程,会牵涉到市场、推广、社群,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新媒体”。
其实我觉得主编大人就是一个新媒体传播的个案,以写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为核心,以文字为载体,通过市场、推广进行运营,更重要的是以社群达成更广泛的传播。这一轮的传播进一步激发个人的向内、向外传播的欲望与能力,形成几何级放大的传播效应。这何尝不是一个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过程呢?
你我都可能成为这样一个小小的圆心,漾起一轮轮的波纹,可能是与自己的对话,可能是让世界看见,在于你的选择,在于你的投入。
P.S. 又一次晚交的作业,好过没有交!愿一路还有你们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