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人均保单大约有七张,后来经保险专家总结分析了一下,在人一生的不同阶段,应该需要不同侧重的保障需求。于是就有了人生七张保单一说。
前几天,新同事小楠告诉我,她在工作后不久,就为自己买了一份到六十岁的定期寿险,原因是她想到自己作为独生子女,一旦有什么意外发生,那么自己的父母该怎么办?所以她果断地投保了。我听了挺感动的,是啊!生命无常,如果真的发生,父母至少还有一笔钱来陪伴养老。况且,年轻的时候买,二十年交费,杠杆的效应极大。我不禁在心中大大地给小楠点赞。
但现实中,有多少人像小楠这样拥有保障意识,恐怕不多。如果有心,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有的真让人痛心疾首。可有时,几张保单确可挽回损失,弥补缺憾。
意外险。这是天天在发生的,比如无锡的高架桥垮塌、科比的直升飞机坠落、泉州的酒店坍塌、各种火灾、地震......人们真的感叹:不知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当这种风险降临,让一份意外保单代替我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吧。
重疾险。罹患重病的人及他们的家人最明白个中滋味及难言的苦,病人躺倒不能工作,照顾的家人也一样面临收入的损失,而生活的支出或者额外护理的花费更超出健康时的花销。这时的重疾保单是最直接的收入补偿,从而转移了风险,令病者安心。
医疗险。我们会不会真的以为社保是万能的?孩子长大的过程充满了磕磕碰碰,看病住院是难免的。长大后即使强壮起来,也有可能患病住院。如果不幸罹患大病,那么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和多样化,治疗费用也急剧上升。而社保是有限制和限额的,要想获得更好的医疗效果,不得不支付更高的、社保以外的费用。如果有一张医疗保单,可以凭医药费单据报销,减少储蓄的支出。
教育金。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一直是父母的心愿,但没有提前的储备,是万万不能的。私立学校、国内、海外,较好的学校收费都很高昂。教育保单是强制储蓄,专款专用。
定期寿险。自从买了房、成了家、生了娃,幸福人生开始了。可身上也背了重重的债。这时不论男女,只要是家里的顶梁柱(主要挣面包者),必须要买定寿保单,利用高杠杆转移任何因意外或疾病造成身故或全残的巨大风险。这是爱,更是责任。即使我们不在了,保单能代替我们还贷、供学、尽孝。
养老年金。这个无需赘言。一个事实是老年人的医疗支出至少是年轻人的三倍,如果万一老人失能,还需很高的护理费用。倘若工作时候不提前准备,老来必定苦不堪言,全无体面。年金可作为补充退休金,抵御通胀,补贴医疗等。
财富传承。对于奋斗一辈子有了财富积累的人,可以通过保险金(或者信托)安全锁定资产,提前合理安排。避免后代的不当挥霍、遗产争夺或纳税。
保险在新中国成立时开始,十年后因意识形态革命,保险业在中国终止了整整二十年,直到1980年才又重新恢复,所以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比发达国家晚了近一百年。人们的保险意识很弱,而且一直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即老一辈人以为的保险,一靠子女,二靠政府。现实证明,这两个想法很不靠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保险也逐渐走入人们生活,但是我国的保险密度及深度依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取一组数据来看。欧美国家保险收入占GDP的12%,中国是占2.8%;人均保费欧美3000多美元,日本高达4000多美元,中国不到100美元;人均拥有保单欧美是10张以上,日本5张以上,香港6-8张,北京1.2张,上海1.02张,中国其他地区每10人一张。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城市化率不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极大增长),在保险意识方面也应该向发达国家逐渐靠拢。毕竟,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生活总是自己过的。要从容地应对未知的不确定,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保险的确是由银保监会、精算师等机构专业人士计算过的保障契约,是理性和可靠的。不管相信与否,保险姓“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