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4精读打卡27:苏格拉底因何而死?——《法治的细节》

24精读打卡27:苏格拉底因何而死?——《法治的细节》

作者: 若可的读书笔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24-02-07 06:19 被阅读0次

    阅读时间: 2024年2月6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法治的细节》

    阅读范围:《审判苏格拉底,读柏拉图<申辩篇>》

    写在前面

    终于调整好状态,返回来继续读《法治的细节》了,还是跳读了一部分,关于“自由、平等、博爱”中的第四、五部分。这一段和罗老师一起读书,读的经典是《申辩篇》。讲的是对苏格拉底的最后的审判的故事。

    关于苏格拉底,我只知道他是伟大的哲学家,在雅典的国民大审判中背叛有罪,为了心中的真理,拒绝了宽恕和越狱,慷慨赴死。而他是以什么罪名被处死的,我一直不太清楚,一个喜欢问别人问题的人,否定别人的观点,就定了这么重的罪吗?那那些纯“杠精”应当瑟瑟发抖了吧。

    内容概要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这是贯穿苏格拉底辩论的核心,也是他的行事原则。

    《申辩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对非正式与正式指控的两波辩护。第二部分是在宣布有罪之后,苏格拉底提议的惩罚。第三部分是在宣判死刑之后,苏格拉底最后的陈述。

    一、人们对苏格拉底的偏见

    人们认为苏格拉底善于狡辩,是游走各地,用智慧收费的智者学派。

    当时的智者学派,利用自己的辩论技巧,四处与人切磋,抓住漏洞取得胜利,并以此谋利。这里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古代“巧舌如簧”的讼师,其中的一些人就是依靠诡辩颠倒黑白的。同样的雅典人也讨厌这种的危险分子。

    苏格拉底自称不是智者学派,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发现真理,只不过他的真理是一种否定性的真理,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因为真理属于诸神。

    二、正式指控(苏格拉底的逻辑课)

    在审判时,人们对苏格拉底提出的控诉是:蛊惑青年,不信国教,崇奉新神。

    蛊惑青年

    控方的理由:所有雅典人都能让青年们变好,只有苏格拉底让青年变坏。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如果所有人都想让青年学好,那就不需要教育了,就否定了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技巧。

    控方理由:苏是坏人,和坏人在一起会变坏,所以年轻人和苏在一起会变坏。

    苏格拉底的申辩:同好人在一起会变好,和坏人在一起会变坏。而所有人都不想生活在坏的环境中,那么如果教坏了孩子,我周围的环境不也变坏了吗?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个人分析:这个有一个逻辑漏洞,坏人的蛊惑行为可以让自己获利,比如教人偷东西给自己。这个行为不会让坏人的环境变坏。而控方并没有思考这个可能性,掉入了苏的陷阱里。

    不信雅典的诸神

    苏格拉底的申辩:如果我不信神,那说明我是一个无神论者,那又怎么会信其他的神呢?

    当一个人自相矛盾的时候,其实这种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该相信些什么,而且他们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信念。

    三、苏格拉底的真正辩护(理念的阐述)

    神派我一个职务,要我一生从事爱智之学,检察自己,检察他人。

    “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最高修养”反观我们自己,争名逐利,攀比的胜败,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有多久没有停下来,思考会问自己的本心了。

    雅典城就像一只肥得不能再肥的良种马,但是因为它太肥胖了,于是日渐懒惰,需要有马虻的刺激。而我就是那只马虻不停地“戳”,不停地唤醒“睡眠中的人”,唤醒、劝告、责备,让雅典人对照自己的错误,修身进德。

    我们应该追求智慧这个不可企及的目标,我们要省察我们的人生,而不是追逐金钱、名誉和权利。

    四、最后的陈述

    其实苏格拉底是有免死流放的选项的,而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死亡,接受死亡践行真理。

    苏格拉底说:“你们以为杀人能禁人指摘你们生平的过失,可想错了。这种止谤的方法绝不可能,又不光彩;最光彩、最容易的不在于禁止,却在于自己尽量做好人。”

    收获

    雅典同时空的中国也有这样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敢不敢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潜心的去求学,去求教,去不耻下问。人最大的谎言就是欺骗自己,说服自己,为了眼前的私欲,装聪明,无视自己的不足,打肿脸充胖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4精读打卡27:苏格拉底因何而死?——《法治的细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ug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