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适合语文“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自主预习→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展示提升→检测反馈”,该模式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优秀的学习品质,形成规范而不失个性化的自主互助式教与学策略。
自主预习:每篇课文第一课时之前,以预习卡的形式,设计一些题目引导学生学习,这些题目包括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可以完成,还有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的,以及自学之后自己的一些困惑。教师要在课前对预习卡进行检查,对学情有个大致的了解,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那些要想详细讲解,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教师要对预习卡有个明确的评价和反馈,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学生会应付,那就失去了课前自学的意义,老师得到的学情也就不符合实际。这个评价结果可以纳入小组考核。
呈现目标:目标要明确,可操作,不宜多;倡导一课一得;上课呈现目标,目标好似风筝的线,过程中要不断地扯一下,引领学生学习。要把目标分解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学生活动,要紧扣目标进行检测,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能最后来几个题目。语文学科的检测应该有机的贯穿于教学过程,课前的字词默写注音,课中的朗读、表达、书写,方法的提炼积累等都是检测的有效手段。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一定要有保证,而且要限定时间,不能超时,小组长要检查组员的自学成果,进行及时评价;自主学习的内容首先要明确,要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还要精心设计,能让学生的学习力和知识的积累不断上升;教师还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是圈点勾画,还是概括,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等等,不能让学生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不是自学。这个期间教师巡视即可,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考。 同伴互助:这个阶段也要有时间的保证和限定,坚决不走过场;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同桌、六人小组、选择你希望的讨论对象,你结对的同学等等,可以站立式、转向式、自由式等等,一切要根据你的问题难易的需求来决定,也不是每一个自主学习结束后都需要同伴互助,比如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或者特别简单的,这时候对话时可能更好一些,但要注意选择对话的对象。
展示提升:学生学得怎么样,问题解决的怎样,我们此时需要学生的展展示提升:学生学得怎么样,问题解决的怎样,我们此时需要学生的展示。上台展示的成果是由小组推荐的,展示成果的人员可以是他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在小组推荐的过程中,学生就对学习的结果有了比较,我自己的怎样,别人的怎样,差距在哪里,学生自然就得到了提升;学生在成果展示时,朗读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提升,被展示成果的学生得到极大的鼓励;学生在对成果进行点评、补充、或者修改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生所有参与的次数纳入小组考核。所有学生的参与,都有学习内容来决定,简单的尤其是古文的学习,我们大多选择学习力弱的同学来展示,因为其他组员会努力教会他。这块考评分值会高于其他。课堂学习是一种展示,考试成绩也是展示,我们将小组学生的每次考试分数相加,每次提升最多的两个小组进行奖励,这个结果与每一个学生的努力挂钩,尤其是后面的学生还是有一些动力,因为前面的上升一点点都不容易。
检测反馈:语文课不同于其他一些学科,不是做题目来检测。我们可以检测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谈本节课收获,谈人生感悟,谈方法的积累,谈预习中的困惑;还可以写点小练笔,做个阅读等等,检测反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25+20”的课堂时间分配形式,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时间25分钟和教师讲授时间20分钟的时间分配,极大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