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存在,是你想到它,就知道它会一直在那里。
这种稳定的能量给我带来了一种阅读的安全感。
虽然现代人喜欢新鲜、快节奏、反转,但经典更像是一个经历了时间的洗礼的隐士,不争不抢、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只是存在而已。
如果是网文、新媒体文像是精力充沛的小鲜肉,时不时在你眼前晃一晃,为你平淡的人生带来了一些波澜与激情;
那么经典就是那个话不多、嗓音低沉,且喜欢用隐喻的游吟诗人,他不会没事出来刷存在感,但在你遇到问题需要找人询问时,你知道他是靠得住的导师一样的存在。
我过往的30多年里不算读书很多的人,但也读了一些,我也喜欢买书喜欢存书,有一些书读了还想再读(二刷的几乎没有……)。
有两本是我合上以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一本是《百年孤独》另一本是《追风筝的人》。
《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用一种独特的叙事口吻讲述了一个家族也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从一开始的一脸懵逼,到中间啧啧称奇,到最后合上书突然有种被击中的感觉。
这个在阅读当中感受的变化,我至今都不知道马尔克斯是如何做到的,读完《百年孤独》又看了他的传记,他说他的叙事方式中有一些元素来自于他外婆,小时候外婆喜欢用夸张的语气与表达方式给他讲故事,他就不知不觉用在了自己的创作当中,最终实现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文体。
而《追风筝的人》是一本读到最后感觉我的胸口被人重重打了一拳的作品。
哈桑,兄弟。男人之间的情义我不是很能get到,然而在这本书似乎让我窥见了些许。同时,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愧疚」这颗种子假如生根发芽,会多大程度的折磨着一个有良知的人。
也许这部作品是一种对于愧疚感的自我看见,更是一种自我救赎。
这两部作品对我生命的影响可能不完全是创作技巧层面的,而在立意层面,当我想写一部作品时,我都会先问问自己,这部作品,我希望让读者读完以后,体会到怎样的情绪,有怎样的领悟呢?
也许这就是经典带给人的价值,你的人生因此不同了,在你不知不觉间,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已经成为了另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