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说:“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2018年5月25日 晴 忆安姑娘
一、《汤姆·索亚历险记》
此时,这本书就放在我的手边,它是一套青少读物中的一本,收录的全部是“世界精彩名著”。原本是买给儿子的一套书,结果全便宜了我。
书并不厚,只有一百五十多页,很快就可以读完。总的感觉,说它是历险记,也可以说是成长记,历险必定使人成长,而成长的内容似乎更加广泛。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印象中他的作品很带有批判性,这部《汤姆·索亚历险记》也是一样。故事当中的主人公汤姆,是个不折不扣的“顽童”,他顽而不劣,充满童心和正义感,这两点从作者开篇描写的,他与伙伴们用一些小物品交换工作的有趣场面,及和一个名叫哈克贝利的小伙伴一起,撞见了印第安人乔杀人栽赃后,勇敢地出庭为受害人作证的事件中,便可见一般。
汤姆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所以他时常会做出一些出人预料的事情,比如他瞒着家人,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去小岛当了几天海盗,还参加了自己的葬礼;到处挖宝藏,还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儿一起迷失在山洞里……
最近看书,我都会比较留意作者是如何刻画一个人物的,才能做到让笔下的人物如此真实,就像真的有这样一个人,而作者正好又跟他很熟的感觉。当有意提醒自己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时,读书也仿佛变得更有效。
故事的结尾说汤姆变成了一个好市民,他还劝想继续流浪的伙伴哈克贝利,做一个体面人没什么不好,不然他们都会被人瞧不起。对于这个结尾,谁也不知道作者的意图。有人说他生性自由,不该被世俗收编,有人说这是对人性在成长中的考验,其结果必定是妥协……我觉得不要说众多读者,大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注解。我想那些对社会习俗的注重和对社会的赞许的期待,终究抵不上人们对自由的热爱。
二、《木偶奇遇记》
这个就太经典了!有谁没看过《木偶奇遇记》的呢?故事里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不停转换的场景切入和人物之间,除了给读者带来有趣的画面,最厉害的,大概就是那寓教于乐,告诉人如何做一个好孩子的道德观念了。很明显,这很符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比如那只上百岁的蟋蟀对匹诺曹说:“可怜的小傻瓜!如果你光想着玩的话,长大了你就会成为一头十足的蠢驴,大家都会耻笑你的,难道你愿意这样吗?”
其实,匹诺曹的所做所为不过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除了偶尔的说谎。然而它除了受到很多人的教训之外,还遭受了火烧,它被吊在了树上,火盆里的火将它的脚烧为灰烬,这样的惩罚确实太严重了些。好在故事的结局很好,匹诺曹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儿,真希望他从此以后还能做那个天真、好奇心旺盛,又带有点野性的少年。
三、《金银岛》
在这个故事里,好人与坏人不再那么界限分明,哪怕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一部非常适合男孩子看的冒险小说。还有一方面,就是在人物的设定上,不再坚守刻板,比如海盗高个子约翰·西尔弗,就是一个和传统意义上很不一样的海盗,他非常有魅力。他整洁又和气,口才好,智慧幽默,并且很善良,这哪里还像一名海盗?但他坏起来又非常地坏,使计策,也杀人,可就是这样的人物,一个有些英雄气概的坏人,让读者又爱又恨,实在值得思索。
对于写作者来说,人物的设定和刻画如何通过紧凑合理的故事情节来凸显,既不刻意直白地描述,也不简单地分类,是值得好好思考总结的地方。非黑即白的性格,难免使人物显得单薄,就像平铺直叙地故事一样,使人失去阅读兴趣。
整个故事通过少年吉姆的视角,将人性赤裸的贪欲展现出来。正如故事的结尾,吉姆面对那一山洞的宝藏,发出了这样痛苦的声音:“这些财宝在积聚过程中流过多少血和泪,多少艘大船沉入海底,多少勇敢的人被蒙住眼睛勒令走板子,多少发炮弹在空中呼啸而过,多少屈辱、欺诳和残忍的行为干了出来,恐怕没有一个活着的人能讲得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