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应该看过“小龙女”陶虹在某综艺节目中,分享过的一个吼孩子的经历。
有一次,陶虹女儿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陶虹第一反应就对女儿吼道:你怎么回事啊?
然后她女儿被吓得一哆嗦,之后愣在了那里,非常恐惧地看着她!
看到女儿这个表情之后,陶虹立马意识到:
打碎东西对女儿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难过的事情,如果我还骂她,那她岂不是更难过?
于是,当后来女儿再次把牛奶倒在地上的时候,她没有再批评女儿,而是走过去把无助的孩子抱了起来。
无疑,陶虹是个细心的好妈妈,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同时,这件事也反应了父母在孩子犯错后的一种常见态度,那就是:
让孩子为犯了错误而感到羞愧,哪怕是明星也不例外。
但《正面管教》作者简 尼尔森却认为:
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对“不完美”的信念。
所以,面对孩子犯错是时候,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看做一个让人兴奋得学习机会。
现在请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你小时候每一次犯错,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都是什么讯息?
我回顾了一下,似乎大多数时候我犯了错误,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的讯息都是我很蠢、很没用,是个坏蛋、木头人。
而且,家长尤其喜欢对孩子说:
“早就跟你说了,不要怎样怎样,你就不听,现在好了”等等。
其实这是一种跟孩子划清界限的做法,家长想要撇清自己的责任,潜台词是:
我跟你说过啦,你还这么做,这就不是我的错了。
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
有的孩子因此认定自己无能或者是坏蛋,有的孩子因为害怕做得不够好而受到羞辱,从此不再冒险,还有的孩子会竭力掩盖自己的错误,想尽办法不被抓到。
而大多数的孩子会变成一个“讨好者”,以牺牲自己的自尊为代价去取悦大人。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家里长辈叫我生火做饭(以前用柴火),我经常就是点不着火,要么就是好不容易点着了又灭了。
每当这个时候,烧饭的人就会气急败坏地跟我说:
怎么这么没用,连个火都烧不好,还说谁谁因为烧不好火都被人用火钳子打的话。
我虽然没有因此挨过打,但听多了这些就更紧张,时间久了就生出一种无地自容的羞愧与无力感来。
哪怕过了这么多年,当我回想起生火的场景,这种感觉还会接踵而至。
那当孩子犯错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是与孩子一同承担,把犯错当成是一种学习的好机会。
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是非常恐惧的,你再把这种恐惧变成一种愤怒,孩子不但没有学到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问题,反而会学我们当别人犯错了,就把发怒变成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要把错误当成一个“错误”,而要把它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面对错误时,不再感到羞愧,而应该为有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而开心。
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
“你犯了一个错误,这没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中可以学到些什么?”
这样孩子就能在一种友善的环境下从错误中学习。
不过,知易行难,作为一个人,我们很容易被情绪左右而失去理智,因此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做出更可怕的事情来。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到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到的“矫正错误的3个R”理论,先向孩子道歉,打破僵局。
矫正错误的3个R
1.承认(recognize)——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啊呀,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主动表示想要和好:“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邀请孩子一起参与讨论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比如当孩子打翻了牛奶,你很生气地吼了他,过后你冷静下来,就可以对孩子说:
对不起,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刚刚不该吼你,我向你道歉。
然后,再跟孩子讨论该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
那我们现在来看看怎么把地上的牛奶处理干净好吗?
这么做你会发现,当我们愿意跟孩子道歉时,孩子是非常善于原谅我们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这样做,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学会积极地解决问题。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吃一堑长一智”。
愿我们每个人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都能把每一次错误当成是学习的好机会。
注:图片源自网络
我是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旅行茶,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