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管理时间管理自己易效能®️时间管理
如何跳出“泥泞的怪圈”?邂逅高效人生!

如何跳出“泥泞的怪圈”?邂逅高效人生!

作者: 俊英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0-15 15:55 被阅读9次
    高效人生

    你是否想象过,你会拥有一种高效的人生,像你羡慕的人那样:果断,高效,不拖延,不着急忙慌,一切事情都井井有条,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可以开心笑一笑,因为掌握一套时间管理的方法加上行动,离实现你向往的更高效的人生可能并不远。在掌握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帮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

    就像伏尔泰说的:“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在开始行动之前,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行动方向,如何找到这个方向,这就上升到一个认知的问题——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什么?结合自己两年的工作经历和熊猫小课的学习,我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也让我真正跳出了拖延的怪圈!

    part1 时间管理的本质

    曾经有人问如果将时间比作一间屋子,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屋子的价值,你会怎么做?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房子里塞满有价值的东西,不断地塞就会增加屋子的价值。我想到的是价值和效率这两个要素。

    之前看过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都说要提高时间效率来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其实在时间管理上,我认为除了追求时间效率,更要考虑时间价值,这样才能让时间的收益达到最大化。

    所以,对时间管理的本质用以下这个公式表示更为科学合理。

    时间管理=事件的价值x做事的效率

    一是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二是提高时间的含金量。才能达到高效利用时间的效果。

    现实中,太多人没有明白时间管理的本质,常陷“低价值”或“低效率”的泥沼里不自知,终日忙忙碌碌,却感觉无所作为,属于典型的“低效率勤奋者”。那该如何跳出这个泥泞的怪圈呢?请往下看......

    Part2 时间管理的起点:行动

    时间管理的本质我们知道了,不论是什么,都需要付出行动,不谈行动,一切都是空谈。鲁迅也说:“光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但在行动的路上我们常会遇到一个拦路虎——拖延

    《战胜拖拉》一书中,对拖延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拖延会对我们施以精神攻击,让我们跟着它走,而远离自己的目标。等我们意识过来,挣脱它之后,可能过一段时间,又会被它拖着走,如此反复,就会陷入拖延的怪圈。

    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早上闹铃响了,本来想起床锻炼,大脑通常会生出很多理由:“天太冷了,会冻着吧”、“昨晚睡太晚了,再睡一会儿,晚上也来得及”、“今天是周末,可以多睡一下,再去也不迟”.....

    想来想去,最后终于追求舒适的感受占据上风,从而决定了赖床的行动,不去锻炼身体了,直到自己最后放弃这个早起的目标。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说白了,就是缺乏行动力,在不想行动的时候,拖延给了我们足够的理由,让我们心安理得感觉还有时间去做,果断选择了当下的感受。

    从根源上来讲,这种恶性循环的背后有一种生理模式,即自我和感受的矛盾,也充分认识到人类普遍是有自我控制问题的。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在《行为经济学》中研究,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高瞻远瞩的计划者,一个是急功近利的行动者。计划者是你的理性思维系统,为将来谋划;行动者是你的直觉思维系统,只顾享受当下”。

    在下图中,“自我”就是我们的计划者。“感受”就是我们的行动者。

    自我和感受

    “自我”的小人想走A路线,达成长远的目标,最终收获大树上的果实(即长远利益);而“感受”的小人想走B路线,获得眼前的快乐,不断采摘路边的小花(即短暂利益)。

    要想获得大树上的果实,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路边的小花,不怎么费力就能摘下来。这时,“我们”和“我们的感受”之间,就需要商量好,然后选择一条路线。一般来说,“我们的感受”更容易说服“我们”。

    其实目标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很简单,如果能更好地利用计划者来控制行动者,那么就能更好地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万事开头难,任何行动需要先启动,那该如何获取启动力呢?有以下四条法则:

    获得启动力

    1、 321法则

    如果你发现了有什么目标,任何一件你想去做的事情,就在心里跟自己倒数,3,2,1,发射!直接去做。

    举个例子:

    假如你正葛优躺着看电视,突然想起楼下有个快递要取回来,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如果再考虑几秒钟,就会给自己生出理由拖着不去做了。

    所以,当下需要做的就是心里倒数:3,2,1,然后马上站起来去楼下,你就惊奇地发现自己像进入自动模式一样,真的行动起来了。

    为什么这么简单粗暴、看起来毫无技术含量的方法,能够如此有效呢?

    因为“感受”小人往往会阻碍“自我”小人去行动,去达成目标,而321法则,就是在你产生目标,感受上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先一步行动起来,只要你动起来,阻碍你行动的感受就明显变得弱了很多。

    为了及时行动,增加321法则的功效,我们可以提前设定“大脑开关”,如果发生了某件事,就立马启动321法则。

    使用事例

    用一句话总结这个法则的精髓:我们不应该太在意自己的感受,而应该在意自己的目标,并直面现实。

    2、捆绑策略

    “捆绑策略”是什么?我们还以早上起床为例:

    早上起床我们内心希望早起跑步,但感受上希望睡懒觉。

    这时你就可以对自己说“今天如果不立刻起床跑步,就不会养成这个好习惯,继而也会影响我的身体健康,让我家人担心,我不想这样”。

    通过描述现状,在当下就考虑到未来可能做出的所有行为及其代价,让我们有机会面对现实,战胜肤浅的感受,把计划者放在眼前,拒绝当下诱惑,考虑长远愿景。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个方法的精髓,那就是:假如未来每天都跟着感觉跑,你真的愿意吗?

    3、行动比选择更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就是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比如周末放假,你有很多计划:看书,约会,画画、陪孩子等等。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也不知道哪个事情更加重要,可能就会进入自动化的拖延状态。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你要记住:“行动比选择更重要”。我们的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只要是有价值的事情,不要纠结这件事的价值多少,就直接去做。哪怕是花一分钟记两个单词,也是在积累价值,比拖延犹豫要强得多,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难以选择”的两难境地。

    因为只要我们去积累价值,无论这件事情的收益多少,我们都能聚沙成塔。所谓成功的人生,就是这样无数个或大或小的价值,积累而成的结果。

    当然,如果在待办事项里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划分一个优先级,按轻重缓急来执行,这样效果更好。

    4、设置“感受”障碍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可以反着来,如果“感受”得到“小花”更加困难,就变相增加了让“感受”走向“果实”的机会。为此我们自己可以设置一些规则:

    比如你想戒烟,可以一次只买一包烟,增加抽烟、买烟的麻烦;如果你想减肥,家里就不要放零食;如果你喜欢回家就看电视,就把遥控放到你难取到的地方,增加开启电视的难度;如果你喜欢玩游戏,就把手机里面的游戏软件都限载掉等增加这些障碍规则,来延迟“感受”得到“小花”。

    以上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

    想方设法,让“感受”走向“自我”的目标,让他们愉快地走在一起,但是这些方法,都是短暂地让他们行走在一起。那如何才能获得长久的行动力了?

    Part3 获得长久行动力

    要想获得长久行动力,首先需要明白拖延症是如何丧失行动力的。

    通常来说,拖延者因为拖延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后面时间来不及,但又不得不补上,拆东墙补西墙,之后把不紧急事情也变得紧迫起来,补了一圈又一圈,就进入了拖延的死循环。

    本来拖延是为了躲避压力,获得短暂的轻松愉悦,但拖延的恶果又会让人愧疚、慌乱、焦躁,焦虑,这些压力又让人变得更加自卑,不自信,更加容易拖延,丧失行动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获得持续行动力的关键,就是让“感受”和“自我”愉快地长久地走在一条道上。

    1、分解任务,持续形成激励感

    面对难以攻克的大任务,可能无从下手,害怕失败做不好,心里有点抵触,就容易拖延。如果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一步步做,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可以获得一点成就感,从而奖励自己的“感受”,比如看个电影,吃顿大餐等。这样自我目标和感受的目标走在同一条路线上,就自然形成了正循环了。

    举个例子,比如老板让写“年终总结”,你就可以把它进行一个分解,每个小任务设置一个deadLine,最后保证整个任务可以如期完成。这样就会避免因为任务大而望而却步。

    年终总结任务分解如下:

    1.通过资料和周报,回顾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
    2.确定年终总结PPT的整体构成和页面分配
    3.挑选模版,搭建年终总结的PPT框架
    4.写完PPT的第一个部分“工作情况”
    5.写完PPT的第二个部分“经验分享”
    6.写完PPT的第三个部分“未来计划”
    7.完成PPT相关数据填充和表格制作
    8.检查并重新编写不足和不适当的部分
    9.最后确定内容是否全部完成

    学会分解任务,兼顾“感受”和“自我”,这是获得短期行动力的方法之一。

    2、形成“快+早”的正循环效应

    在时间管理的江湖里,“快”和“早”就是获得长期行动力的利器。快指的是提高做事的效率,早指的是能提前就提前。

    效率和提前是一个整体,效率会带来提前,提前也会带来效率,从而形成正循环。这个原则虽然听起来老生常谈,但只要具体落实,就能产生显著效果。

    以工作为例,当你秉持着“早”和“快”的原则来推进工作,工作本身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自然发展——做事进展会越来越快、做事的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富。这是因为,提升了做事效率之后,我们就更容易把握到做事的关键。手上的工作应该把握哪些关键人物、和谁保持沟通、和谁确认需求、遇到问题应该向谁求助、有哪些可以参考的方法等关键节点。

    另外,“快+早”还能让我们面对意外的时候也更有抵抗力。因为时间充裕,我们可以没有压力地完成额外的任务,或解决突发事件。只要坚持下去,这种“快+早”形成的良性循环,效果就会越来越明显。

    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能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需要用郑重的态度来对待时间: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再加上我们的行动,行动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归依。只有双效合一,才有机会创造更高效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跳出“泥泞的怪圈”?邂逅高效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zx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