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析《示众》的展示手法

分析《示众》的展示手法

作者: 刈非 | 来源:发表于2019-04-03 17:51 被阅读0次

    读完这篇《示众》,你会发现整篇小说几乎没有小说该有的冲突和情节,有的只是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日常。

    阅读这篇小说,就像是站在码头上观望风平浪静的大河,但平静的只是表面,河下总有暗流涌动。从鲁迅先生笔下流淌出的文字之河里,多的是看似浮夸失真的众生百态,但其实可以在此窥见浮在文字上的旧社会之倒影。

    我向来喜欢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他的《朝花夕拾》我来来回回的读了几遍。这次读到了这篇《示众》,感到收获颇多。

    收获之一,是我学到了一些蒙太奇展示的方法。

    鲁迅先生对场景的布置和描写颇为老道。就场景的布置上来看,鲁迅不拘泥于视觉上的复刻,而是极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手法,如“太阳照耀闪烁地生光的沙土”、“拖着舌头的狗”、“卖酸梅汤敲击的铜盏声”等,从视觉、听觉、触觉三种感官出发进行描写,并且进行侧面的烘托和描写,使得环境更为细腻逼真,寥寥几笔勾勒,一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旧社会就跃然纸上,像在读者的眼前放映一帧帧卓别林时代的喜剧电影,营造了一种了无生气、荒诞而压抑的氛围,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而在文中“白背心”被拉出来时,文章的视角多次进行了转换,运用了蒙太奇的剪辑方法,以分镜头的形式表现每一个看客的动作形象,如卖包子的胖孩子、面黄肌瘦的巡警、穿白背心的男人、秃头的老头子、抱孩子的老妈子等。

    收获之二,我学到了了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要写活一个人物,就要为他加上足够合理的细微心理描写,像文中有这样一段:

    “……小学生却从巡警的刀旁边钻出来了。他诧异地四顾:外面围着一圈人,上首是穿白背心的,那对面是一个赤膊的胖小孩,胖小孩后面是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他这时隐约悟出先前的伟大的障碍物的本体了,便惊奇而且佩服似的只望着红鼻子。胖小孩本是注视着小学生的脸的,于是也不禁依了他的眼光,回转头去了,在那里是一个很胖的奶子,奶头四近有几枝很长的毫毛。……

    ……待到重归平静,胖大汉再看白背心的脸的时候,却见白背心正在仰面看他的胸脯;他慌忙低头也看自己的胸脯时,只见两乳之间的洼下的坑里有一片汗,他于是用手掌拂去了这些汗。”

    我以为这一段最为高妙,像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写到的那样,“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看客是一群窥探欲过强而又不加控制的人,文中的胖大汉作为看客,在犯人“白背心”被狱警拉出来示众的时候,他早早前去围观,成为一个看客。而当小学生、胖小孩、白背心对他露出审视的目光时,他和这些人的位置完成了对调。他从一个看客变成了一个被围观者,这时他却感到慌忙不适想要逃离别人的目光,他的心理经过了从看客到被围观者的落差。鲁迅通过为胖大汉这个人物添加心理活动,达到了反讽的效果,将一个对自己窥探欲不加掩饰,却受不了别人围观的看客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而文章中的对话展示,看似平淡,却对文章的主旨具有揭示的作用。

    如:老妈子先也略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正对白背心,一手指点着,说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这一句话充分的表现了了看客们的麻木与无聊,文中“示众”的,不过是一个被狱警牵着走的“白背心”而已,众人不知道他犯了何罪,也与他无关,却像老妈子一样热衷于看他示众,甚至连不通世事孩子都觉得无聊的事,一群成年人却看的津津有味,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曲终人散,看客们又将奔向下一场闹剧,既围观闹剧又成为闹剧的一部分。

    令人忍俊不禁的闹剧背后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而批判的、赞扬的,都已融入到闹剧中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析《示众》的展示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az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