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小宝起来看到茗茗看书也要我陪他看书,那时我正准备要烙饼了,便说:“我要烙饼了,你先看吧,吃好饭我有空再陪你一起看。”
他吵着不要,我不悦地说:“快吃早饭了,不然待会吃啥?”
他不肯,我说:“要不先陪你看一本,我再烙饼?”
透过孩子看自己,引领孩子更有方(3)——看需求他说“我要看好多”,我说看好多要吃完饭,他不同意我便去厨房了。
没想到他跑到厨房来生气地打了我一下,我也有些生气了,对他说“哎!你这样对吗?”他哇哇大哭,我说:“去穿好鞋把书拿过来,我边烙饼边陪你看!”,他哭着只穿了鞋又回来找我。
这时我意识到我一直只在关注我的需求“烙饼”,没看到他的需求“我陪他一起看书”, 便抱起来安慰了下和他一起去沙发上找书,他选了一本书,我帮他又搬了个椅子到厨房。然后我一边烙饼一边陪他看书,他看完书吃饼!
当孩子被看见了,他的情绪转化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透过孩子看自己,引领孩子更有方(3)——看需求
想起有天晚上旁边的广场举办晚会,茗茗吃好饭要去看我不同意,对他说:“你做好作业可以去,放学后都在外面玩了还要去!都是老人在唱你去有什么看的?”他说就要去,我生气地说:“我不同意!”后来他发脾气哭起来,我洗碗去了。过了会他平静了和弟弟玩起来,后来他说他被选进学校合唱队了,那时我想或许他很想看看别人唱歌,写完作业晚会也结束了,如果我多去了解下他的需求,可能会说“晚上了,那我们一起去几分钟回来”,和他商定个时间,一是保障安全不让他自己去,一是避免去太久影响作业。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每天处于忙碌中,总在赶时间赶事情,很容易被事情带走,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慢下来,慢下来!
昨天,茗茗的堂姐用爷爷的手机打视频过来,我看到她眼泪汪汪的还以为老家发生什么事了,便急切地问她怎么了?她抽泣了几下才说:“那一家的小狗被那个爷爷扔掉了!”我放松下来说是吧,我也不知她说的哪个狗,只听每次她和茗茗视频时都会提到小狗。她接着很气愤地说:“那小狗只是叫了几声就被他给扔了!”我说“哦”,她继续说:“我都跟它玩了好几个月了呢。”中间茗茗爸过来问爷爷呢,我示意他不要打断,他也懂了孩子现在需要倾诉。说了会她问茗茗呢,我说下去玩了,回来让他联系你。后来又打过来时已经很平静了,只是想跟茗茗说说这事。
有时孩子只是需要诉说,需要一个倾听者,我们只需放下手头的事去聆听就够了,不要带着评判去否定她,否定她的想法和情绪。在大人看着不算事对孩子来说可能很重要,随着诉说孩子的情绪就释放了,那事也就不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结。而我们常被孩子或他人激惹,真正引起情绪反应的不是孩子和他人,而是我们在成长中累积太多“情结”(情绪结点),当我们不断清理自己,内心越来越平和时,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只是他的,我们就不会被带动了。
多年致力于生命工作的刘仁州老师说“看见自己,愿意改变,才有希望”。是啊,我们只有慢下来,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需求,看清自己的情绪,才会看到孩子,看到孩子的需求和情绪,也才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才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引导孩子,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深感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给孩子做心理建设的格外重要,透过行为和现象看孩子背后的需求!在成长的路上,家庭是最好的训练场,孩子是最明亮的镜子,透过孩子看自己,让我们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