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收藏家都希望自己拣着漏了,期待能创造升值百倍千倍的市场神话,从此奠定江湖地位,在收藏界占据一方江山。有理想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想要达到这个水平,只靠眼力还不够,还得有运气,所以“真、精、稀”这三个境界是每个藏家必经之路。
今天我们就来单独聊聊这个“稀”字,藏品是怎么慢慢变“稀”的?
大家可能很多地方都有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汝瓷现在的存世量仅剩93件、元青花存世量300余件,伴随这种结论一起的,是拍卖市场上一掷千金的卖家,拍下了极为稀有的瓷器精品,这好像非常符合逻辑,物以稀为贵嘛,而另一方面,也非常适合写新闻稿。
笔者自然无法知道这些精品瓷器到底有多少件,单从“幸存者偏差”的角度聊聊这个统计数据的问题。
何为“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也叫 “生存者偏差” 或 “存活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日常表达为 “沉默的数据”、“死人不会说话” 等。
上海博物馆馆藏
用“幸存者偏差”看汝瓷的统计数据?
这个概念大家看看就好,下面我们就要以“汝瓷极为稀少”为结论,来推导一下这个逻辑:
第一、对于已经认证的93件汝瓷,藏家既会关注那些已经被认定的数量,也会关注那些可能会被认证的汝瓷。一件天价的汝瓷拍卖新闻,很容易让吸引大家的目光。一件大家看好,而最后没有被认定的汝瓷,也会备受关注,容易被当成行内热议话题,我们好像更期待别人的失误,而不是对其判断失误感到惋惜。
第二、对于没有被认证的汝瓷,藏家往往只会关注已经被认证的93件,而忽视大部分没有被认证的汝瓷,毕竟可以引起的话题太少了。
由此,“汝瓷极为稀少”的结论就可以在这两种状态下被不断放大,最终不停的强化这个结论,更加忽视“沉默的数据”。
汝瓷盏托
其实,严谨一点的记载,都会在汝瓷的统计数据上加上“传世”二字,同时会附上目前被哪所博物馆所藏,及其传承历史,也许这种表达方式也是在为以后新认证的汝瓷留下一定空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