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书话之(4):《读库》1806

作者: 四十九年非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18:19 被阅读12次

    吾读阅读推荐指数:★★★

    不知读者中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是从《读库》创刊时的2006年就开始追随这套丛书的。双月刊,一年6本小册子,外加一本赠刊。说《读库》是杂志其实也可以,因为里面的文章很杂。最近几年在选题上有更多改变。从创刊那年起,我一直在读《读库》,尽管保留下来的没几本,大多都捐赠给图书馆了。

    今天我们来推荐《读库》2018年第6期(1806)。

    本期目录:

    - 贫困生,艾苓

    - @吞噬,王淋

    - 贾平凹和他的商周,贾平凹,张同道

    - 牧民的账本,舒泥

    - 奇石洞天幻狮林,贾珺

    - 人工智能会觉醒吗?,汪诘

    这一期,重点推荐第一篇文章《贫困生》作者 艾苓

    2017年,艾苓在其个人博客上发布《贫困生调查说明》,引起很大反响。之后作者独自完成了对一百多名绥化学院贫困生的采访。这篇文章选取了十三名绥化学院毕业生或在校学生的自述,读来令人叹息。前天我在飞机上读完这篇文章时,为每位讲述者心疼不已。

    这十三名学生的自述,就是十三段不同的人生。大多充满了不幸和挫折,也有温情和感动。我喜欢绥化学院这些学生真实的语气和坦诚的态度,愿意直面惨淡的生活毕竟是需要勇气的。

    *以下是十三段自述的标题。我不想剧透,因此只列出标题,不谈故事内容。

    1. 被拒绝的手术

    2. 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治愈

    3. 赌徒的女儿

    4. 当年各种恨

    5. 网络作家被诞生

    6. 流浪猫“牛肉”的主人

    7. 如果重新开始

    8. 做人就要傻傻的

    9. 当爱情走出大学校园

    10. 冷冷热热这些年

    11. 你脸上的斑点

    12. 他是我的救命稻草

    13. 别叫老板,我不是商人

    *绥化学院位于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是黑龙江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http://www.shxy.edu.cn/)

    这所学校的英文校门翻译得很大气:Sui Hua University,距哈尔滨110公里左右。不知道作者选择在绥化学院取样是出于什么想法,但贫困生大概在哪里都有相似的地方。我读大学时学校也有贫困生,好像那时候系里还把贫困学生分了级,按照家庭贫困程度再细分为特困生和一般贫困生。学校统一按标准发放补助。

    我接触过几个贫困生,他们大多来自周边的国家级贫困县山区。但当时有一件事让我很不开心了一阵子,不是有关贫困生的,而是有关我一个大学同学的,他不是贫困生。

    忘了是大一还是大二了,辅导员让各班上报贫困生名单,学校的统一要求。我没太在意,因为跟我没有直接关系。有一天,班长来我宿舍聊天,偶然说到我们系里有个男同学也是贫困生,刚报上去。我当时就愣了,但没说话。这个同学我很熟悉,只是上大课时认识,平时很少来往和说话。刚入学时他很喜欢请客吃饭喝酒,因而迅速建立了一个小圈子,有七八个人整天在一起。我参加过一次他召集的饭局,他喝多了白酒说起自己爸妈和家里的情况。父亲好像是他们当地一个税务局的小领导,母亲是百货大楼的什么主任,总之挺富足的一个家庭。

    我想了一晚上,考虑要不要跟班长说这个情况。觉得他这样冒充贫困生的行为太无耻,见过炫富的,不理解这种炫穷是什么心态。而且是一边炫富一边哭穷。我觉得他破坏了规则,对贫困生集体造成了一种侮辱。

    后来我还是没找班长,也没再跟任何人提这件事。就这样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过去了。

    第二年,对门宿舍新生来了,正对门一宿舍全是贫困生,他们是真的贫困生。平日上下楼跟我们面对面碰见总是一低头悄悄地走过去,从没跟我们正式说过话。我那时就开始觉得“贫困生”这个标志很不人道,学校又选择了大张旗鼓地把这个标志精确地贴在每个贫穷的学生头上脸上,这种心理压力太大,破坏性也极大。

    有一次我宿舍一个人说在街上看见一个对门的贫困生跟女朋友在逛街,还见过他喝酒,说这叫什么贫困生啊。

    我听了无语。是对我宿舍那位无语。为什么贫困生就不能交女朋友不能喝酒了?难道拿了一次学校的补助就自动比别人多了一副镣铐吗?然而,拿贫困生补助期间不能交异性朋友,不能抽烟喝酒真的是当时学校的明文规定。

    现在回头想,那个规定真王八蛋。


    附:

    读库官网:http://www.duku.cn/

    作者艾苓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55c890102ww94.html

    作者2017年发布的贫困生调查说明:

    朋友,你好!我是张爱玲,笔名艾苓,曾出版散文集《领着自己回家》《风也穿鞋》等。2005年回到母校绥化学院执教,2016年出版非虚构作品《咱们学生》。我一直关注贫困生问题,去年曾在网上做过微调查,主要面向我的学生列了几个简单问题。梳理反馈后我立刻发现,贫困生问题复杂,简单的问卷远远不够,只有面对面访谈和实地调查,才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一、调查对象:

    1.绥化学院在籍贫困生

    2.2000年以后毕业的校友

    3.其他自愿受访者

    二、调查方式:

    1.访谈

    2.家访

    三、调查时间:

    2017年春节

    四、准备探讨的问题:

    1.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

    2.家庭脱贫做过哪些努力,还有什么问题

    3.在校期间是否获得资助,通过何种途径

    4.在校期间是否勤工俭学,通过何种途径

    5.你认为高校的贫困生应该如何认定,怎样更合理

    6.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途径,家庭情况对此有无影响

    7.家庭情况是否影响升职

    8.家庭情况是否影响婚恋

    9.家庭情况对个人心理有哪些影响

    10.是否感觉到阶层固化问题,是否可以打破

    五、两点说明:

    1.感谢每位自愿受访者,你的倾诉是在帮我,也是在帮这个群体,贫困生群体需要更多发声。

    2.尊重受访者意见,涉及受访者的写作内容将由本人核实。如果需要,人名、地名可以使用化名。

    欢迎转发!谢谢!张爱玲(艾苓)

                                               二〇一七年一月二十六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吾读书话之(4):《读库》18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mc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