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作者: 我有一支烂笔头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11:00 被阅读145次
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如果我要写一个人内心非常痛苦,这个内心非常痛苦的人走到长安街上,用他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事物,用他的各种感官——

他的嗅觉、他的视觉、他的听觉来感受长安街。因为他内心痛苦,这个时候他写出的文字或者说作家写出的文字,必然带着一种痛苦、低沉的调子。

反过来,如果这个人是兴高采烈的,他还走在这条街道上,因为作家现在想努力表现一个人兴高采烈的状态,他的全部感觉都用在表现这种情绪上。

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有了这种语言的感觉之后,写出来的文字自然也就带上了一种兴高采烈的感觉,我想这就是语感。

音乐也类似。我们当年在农村生活的时候,很多农村的二胡演奏者,他们并不懂简谱,更不懂五线谱,

他们是文盲,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他们照样可以拿起琴来演奏一首非常婉转动听的乐曲。

这就是说,他们在长期的模仿过程中使自己的耳朵、手指与乐器之间产生了感觉。

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这种感觉我是亲身体验过的。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父亲说我什么本事都没有,

“你看看街上那个瞎子,拉着琴可以去讨饭,可以要来很多粮食,我们家挂着一个二胡,你练练吧!”

当时我只会拉一些很简单的革命歌曲,像《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刚开始就是闭着眼睛瞎拉。

刚拉两下,我母亲就说:“不要拉了,明天的小米已经够喝了!”

农村有一种石碾,推碾子碾米的时候,碾子会发出吱吱的声音,所以我母亲讽刺我拉二胡的声音就像推着石碾在转圈碾米一样。

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碾小米”大概“碾”了有两三个月,我就能拉出《东方红》了。那时,我脑子里一直想着《东方红》的旋律,

同时手在弦上摸来摸去,摸了两三个月,我的手和耳朵以及《东方红》的旋律之间就建立起一种联系。也就是说,我的手已经有乐感了。

后来,我听到什么曲子,只要记住那个旋律,就可以拉出来了。

所以,我就明白我们的民间音乐家为什么可以一个字不识,根本不懂任何乐曲,也可以拉出他心里的旋律。

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有很多民间的天才音乐家,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是个盲人而且是个文盲,为什么能创作出像《二泉映月》这样经典的民族音乐?

因为他已经超越了模仿别人旋律的阶段。

他心中巨大的痛苦无法表述,在心里自然生成了一种悲苦的旋律,表现在他的手和琴弦上,就成了经典乐曲。

我想,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创作过程当中的语言、语感,与音乐家、音乐演奏家们的创作和演奏过程当中的乐感是一个道理,

即建立在这种多读和进行模仿写作的基础之上。

我本来想详细地讲一下我的创作,但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我只简单地讲一下。我的创作也是分了几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部队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创作了。这个时期主要是模仿,而且模仿得很拙劣。

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开始发表作品,这个阶段也还停留在模仿的阶段。

刚才有同学提到的《春夜雨霏霏》,就是模仿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后来,我还写过一篇叫《售棉大道》的小说,模仿了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作品《南方高速公路》。

还有一篇叫《民间音乐》的小说,模仿了美国的一位女作家麦卡勒斯的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

那个阶段我还是在模仿,而且很多编辑也一眼就看出来了,问:“这个书是模仿了谁的小说吧?”

我说,确实是,但他们还是决定发表,因为这里边已经出现了我自己的东西。第一,表现的是中国的内容;

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第二,语言有自己的特色,有很多高密的乡言土语,而且融合得很好。当然,模仿的痕迹还是存在的。

我真正走出模仿的阶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风是在1984年,那是我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以后。

我的成名小说应该是《透明的红萝卜》。这部小说所描述的内容跟我个人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我曾经在一个桥梁工地上为一个铁匠师傅做过小工,所以我对打铁的生活非常熟悉。

我描写深更半夜的时候,在秋风萧瑟的桥洞里面,一个铁匠,一个赤着上身只穿一条短裤的孩子,拉着风箱,看着熊熊燃烧的炉火……

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那种想象,那种很奇妙的感受,都跟我的个人经验分不开。

那个时候,我的小说不仅内容上中国化了,而且小说所使用的语言也个性化了。

所以,我觉得一个作家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形成了他自己的文风,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就像我们读鲁迅的文章,即便把鲁迅的名字盖住,我们依然可以读出来,这是鲁迅的语言风格。

张爱玲的小说,也有她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沈从文的小说也有他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作家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当他的语言为丰富作品做出贡献的时候,

我们才认为他已经超越了一个小说家或者说小说匠的阶段,他可以说是一个文学家了。

因此,文学家跟小说家是有区别的,小说家成群结队,文学家寥寥无几。

所以,在现当代小说家的队伍当中,能够称得上文学家的也就是鲁迅、沈从文、张爱玲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

直到现在,莫言依然是一个小说家,只是一个说书人而已。也许再奋斗20年,终我这一生也很难上升到文学家这个阶段。

今后的岁月尽管前途渺茫,但我还要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 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如果我要写一个人内心非常痛苦,这个内心非常痛苦的人走到长安街上,用他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事物,用他的各种感官—— 他的...

  • 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一)

    注:本文作者莫言。我们阅读名人写作体会文章可以有助于我们的写作,从中得出些启发。 现在,我讲讲阅读和创作之间的关系...

  • 名人的习惯未必适合自己,保持自己的节奏就好

    今天,在莫言老师的公众号里,阅读了[莫言和你聊聊天]我的写作习惯一文。 莫言老师在文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写作习惯:我当...

  • 娟子爱写作~模仿的魔力

    写作干货: 模仿是最好的写作方法,模仿不是抄袭 模仿是最好的老师。 中国作家莫言,也公开承认他的作品模仿了国外文学...

  • 两种阅读方法

    莫言在《阅读是创作最好的老师》中讲到:对年轻人来讲,对任何人来讲,应该掌握两种阅读方法,一种是精读,另一种是广泛浏...

  • 老师你读过莫言吗?😒

    高一,阅读课。 那个学生说:老师你读过莫言的小说吗? 我说:读书如交友,我和莫言不投缘。 他很不屑:莫言全集我全都...

  • 写作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

    今天读了莫言老师的《当作家是种什么体验》,感觉很生动具体。 莫老师这样形容作家的写作过程:痛快,痛并快乐着! 痛苦...

  • 以说为学:跟莫言和蒲松龄学写作

    01 在写作领域,莫言和蒲松龄,绝对是大师级的人物。 那么莫言是怎么学习写作的呢?你可以找到莫言在诺奖颁奖现...

  • 3/24每日感悟

    写作最好的准备是阅读,写作最好的老师是写作本身。 写作归根结底是内心要与人诉说的欲望,这种欲望只能由内产生,是一种...

  • 因为独特,所以光芒四射

    今天,我想谈谈莫言。 我是莫言忠实的读者。 那时莫言还没有这么火。他只是会写作的莫言。吸引我的始终是他的文字以及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言: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tq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