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
终于报上名了,本月26日,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因为是华润置地首席赞助,又称“润赛”。
几经周折才报上名,心中忐忑,周一拿到号码,才算尘埃落定。
距离我第一次跑半马,已经整整过去了10年。
这10年中,我跑得断断续续,参加过1次全马,1次山地马拉松,平时跑量也不多,远低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配比,有时大半年都不跑。
即使是跑,速度也很慢,基本属于“垃圾跑”。
最气人的是,每次体检,医生都批评我:要加强运动。这真是叫人情何以堪哪。
我开始跑马的时候,“马拉松”刚刚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标配,到现在,跑步应该归在“早起五件套”中,五件套是:早跑读写冥,即:早起,跑步,读书,写作,冥想。
总之,就是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呗。
不过,近来还真是觉得每到晚上12点,就有一种电池被放空的虚脱感,所以决定尽量早睡。早睡,才有可能早起,才能在早晨完成五件套中的另外四件。
比如今晚,就争取11点15前发布公号,而不是像平时,总要拖到每天的最后一刻。
训练
我主要想记录一下备战情况。
我的目标是在关门时间内跑完半马,也就是3小时共180分钟跑完21公里,平均配速接近9分钟/公里,这个速度看起来就像在快走,不过以我参加百公里毅行的经验,走的速度是11分钟/公里,还是有区别的。
备战时间也不充裕,只有一个月不到,平时时间严重不够,能跑5公里都算奢侈,只有周末能跑个长距离,我安排的是三个周末依次跑7、14、21公里,主要是测试速度和长距离之后的速度变化。
上周日,我在浏阳河堤跑14公里。
训练时的要求是配速8分钟/公里,考虑到距离越长会越跑越慢的因素,我把前10公里的配速定在7.5分钟/公里。
控制速度的方式是按呼吸来,比如一开始只能跑4步呼吸一次,慢慢到3步,如果看到手机上的速度低于7.5分钟,就提高到2步一呼吸,甚至1步一呼吸。
手机显示的配速是动态的,我努力控制在每500米调整一次。
如果快了,就调慢一点作为休息,如果到1步一呼吸的顶配,速度还是达不到速度要求,就要调整步幅,也就是大步跑,这是很有效的方式。
前面数呼吸的方式其实是在调整步频。
省力的方式是“太极跑”,也就是上身前倾,让身体产生向前的惯性,这样跑起来比较轻松。
增加力量的方式是加强甩臂,甩得高力量越强。
我一边体会这几种方式的效果,一边在耳机里听课。
河岸边有人钓鱼。间或也有白鹭从水面飞过,雪白的翅膀又长又窄,显得简洁高贵。它们每年飞行数十万公里长途迁徙,这个季节正是从北方往南飞,中途在长沙停留,它们的速度和力量是怎么分配的呢?
摔跤
晚上下过雨,路面还有积水,作为游道,大约每2米会有一道用黑色碎石铺的分割线,石头尖利,高于地面。
我就在这个突起上摔倒了,啪地一声,身体向前,扑在地上。
声音惊动了在水边钓鱼的两个男人,他们回过头,似乎在看我要不要救助。看到我自己爬起来,便安静地转过身去。
我只觉得很痛,停下来又冷,但是骨头没事。
看了一下手机软件,刚跑完5公里,还有9公里。
这是好不容易安排出来的一次训练时间,要放弃吗?
天冷,跑的时候不觉得,这会儿身体还热乎,要停下来就会冻着了。
我按下暂停键,走到路边休息了一会。
脱下来绑在腰上的外套刚才摔在水里的时候弄湿了。裤子很紧,没办法看膝盖的伤口,但裤子没有磨破,膝盖痛,是擦破皮的那种痛,没有大问题。
我从鸭子铺跑回广电,其实距离很近,路上车也不多,在广电大楼前面的马栏山广场跑了好几圈才完成。
回家一看,膝盖肿了,破皮,并未出血。觉得自己斗志还行,还是那个能吃苦的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