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
陶侃为官,为何百姓能“路不拾遗”

陶侃为官,为何百姓能“路不拾遗”

作者: 溯源清流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17:46 被阅读0次

陶侃治荆州,很重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陶侃在秋熟收获之时常买米,等到饥荒时又减价卖出救济……羊祜、刘弘在荆州劝课农耕使生产发展,也颇得民心。在他治理下,"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陶侃,字士行,鄱阳枭阳(今属江西都昌)人,后迁徙至庐江寻阳(江西九江),生于东吴永安二年(公元259年),东晋著名将领,其曾孙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东晋名士陶渊明。

陶侃出身寒门,没有显赫的家世,母亲湛氏是父亲陶丹的小妾,陶丹曾任职三国东吴的扬武将军,是个很一般的武官。

父亲去世后,陶家就更加贫寒了,年幼的陶侃和母亲湛氏相依为命。

湛氏是个勤劳的女子,丈夫死后,她靠着纺织布帛,供养儿子陶侃,让陶侃和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结交。

陶侃的仕途最初不是很顺利,曾任职寻阳县的小吏,负责监管鱼市的交易。

有一天,陶侃利用职务之便,派人把一包腌制的咸鱼送回家孝敬母亲。

湛氏拒收咸鱼,还写信批评儿子说:“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忧矣。”你身为官吏,却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对我非但没有益处,反倒让我为此忧心忡忡。

鄱阳人范逵以孝行闻名,被举为孝廉。

有一次,范逵到陶侃家住宿,当时连日冰雪天气,陶家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范逵还带了好几个仆人和马匹,陶侃很为难。

母亲湛氏对他说:“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你只管去留住客人,我自有办法。

湛氏把长垂至地的头发剪下来,做成了两套假发,卖给别人,换回几斗米,拆毁仓房一半的柱子做煮饭的柴禾,把睡觉的草垫切碎,当成喂马的草料,而后为客人做了丰盛的饭菜,热情款待范逵主仆一行人。

范逵得知详情,深受感动,赞叹道:“非此母不生此子。”

范逵到了洛阳,广泛传扬陶侃母子的好名声,陶侃因此声名远扬,仕途出现转机。

永嘉五年(311年),陶侃被朝廷任命为武昌太守,两年后出任荆州刺史。

陶母截发留宾

陶侃心思缜密,遇事“纤密好问”,善于察访。

有一次,陶侃出游,看到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还没成熟的水稻。

陶侃盘问他:“你拿着没成熟的水稻想干什么?”

那个人说:“走路遇见水稻,随便拔了一把而已。”

陶侃大怒:“你不种田,还糟蹋别人的庄稼,太不像话了!”

于是用鞭子惩罚了那个人。

此后,当地百姓“勤于农作”。陶侃勤政爱民,兴利除弊,一度出现开篇所说“路不拾遗”的繁荣局面。

陶母对陶侃的生活行为也进行严格管束。陶侃在武昌与佐吏宴饮时,饮酒都有限量。有人劝他再饮一些,他“凄然良久,曰:昔年少曾有酒失,二亲见约,故不敢逾限。”少年时曾因酒醉犯有过失,为此,父母就限定他的酒量,以后,陶侃饮酒便不敢过量。

陶侃平时的为人怎么样呢?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晋记·陶侃传》中有记载,原文如下: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译文: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勤奋。整日盘腿正坐,军府中所有的事情,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从来没有稍稍的闲适。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着时间,对于我们众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游玩、醉生梦死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当时的国家有好处,死了以后后人不传颂你,这是自暴自弃。”

陶侃先后平定了陈敏、杜弢、张昌等人率领的义军,配合温峤平定苏峻之乱,在庾亮配合下平定郭默之乱,立下赫赫战功。陶侃晚年被朝廷拜为大将军,赏赐“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虽然位极人臣,但陶侃从未独揽大权。

唐德宗时将陶侃等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陶侃能有如此成就跟其母亲的教养有很大关系,所以,陶母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四大贤母”之一。

相关文章

  • 陶侃为官,为何百姓能“路不拾遗”

    陶侃治荆州,很重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陶侃在秋熟收获之时常买米,等到饥荒时又减价卖出救济……羊祜、刘弘在...

  • 陶母退鱼

    陶母退鱼,讲的是东晋名将陶侃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不受儿子官物私赠,并教导儿子为官廉洁奉公的故事。 陶...

  • 华杉版资治通鉴【849】刚刚发达,就瞧不起过去的自己。2020-

    11、 当初,陶侃镇守武昌,有人提议说江北有邾城,应该分兵驻防。陶侃总是不作回答,而提议的人反复不已。陶侃于是带大...

  • 《陶侃惜谷》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

  • 陶侃

    东晋大司马陶侃,在两晋之交的历史中是无法忽略的人物。 东晋开国后能得以维持,他于其中居功甚伟。 他晚年位极人臣,任...

  • 陶渊明的艰难祖宗

    陶侃母 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也。初,侃父母娉为妾,生侃,而陶氏贫贱,湛氏每纺绩资给之,使交结胜己。 侃少为寻阳县...

  • 文言文鉴赏丨陶侃惜谷

    陶侃惜谷 两汉:司马光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

  • 狼殿(八):阴云

    上期说到,在陶侃、周访、甘卓的配合下,王敦平定了杜弢之乱。随后,王敦意图把荆州据为己有,迫使陶侃南下广州,致使陶侃...

  • 陶潜归隐

    陶潜又叫陶渊明,浔阳柴桑人,就是现在江西九江。他祖上世代为官,曾祖父是陶侃,在东晋前期立过大功,曾掌握过八个州的...

  • 故事之——兵不血刃。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陶侃传》,原文: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兵不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侃为官,为何百姓能“路不拾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ux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