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意义是一个“伪命题”吗?

意义是一个“伪命题”吗?

作者: 林莎_e83e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1:28 被阅读0次

    也许是某一个特殊的时刻,也许是时常,生而为人总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乎“意义”的话题。

    某个特殊的时刻,或许是在听到母亲对于人生疏忽易逝的叹息;在听闻父亲对于自己已然年迈却还有诸多困惑的无奈;在于回想起当年父母年富力强满头青丝到如今却年老力衰白发银鬓的强烈反差,这种长太息以掩涕兮般的情绪,总在不经意间侵袭心头。

    如果没有死亡,或许,人不会对“意义”的追问如此执着。

    如果没有死亡,就不存在对时光流逝的惧怕,不存在对于机会转瞬即逝的忧虑,因为有无限的资源可待期许。

    然而,死亡是人类的必然,因为有死亡,故而诞生了意义的追问。

    在死亡的大背景在下,人生的意义何在?

    人生命定的有限如何与人心向往的无限相抗衡?人生注定的速朽如何与人心向往的不朽相对峙?

    古人就不朽的讨论,见诸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关于不朽的注释,见诸于孔颖达疏:“立德, 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仔细品读,其中的“三不论涉及的‘德,功,言”,前两者都是关于个体和他人的实际关系的。最后一个是关于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传于当世以至于后世。

    关于古人推崇的达到三不朽典范有“孔子,孟子,王阳明,朱熹,曾国藩”约五人左右。

    孔孟之道,仁者爱人;然而,爱,是很抽象的概念,且因为抽象而有很多各人有各人的解释;

    朱熹理学,格物致知;然而,格物,人有限的智慧就算是皓首穷经,也难以穷尽物理之妙;

    宋明理学,理在人心;然而,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心如何能有一致的评判呢?

    故此,德,功,言,大多没有确切的标准,而难以评判和定义。

    更何况若以此为准,能达到不朽的人凤毛麟角,连孔子,孟子,也难免未达到“立功”的标准。而且立功,还需要有时势有运气,不是任何一个有才干的人都能立功。

    所以,古人的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是一家之言,仔细推理下来,却又漏洞百出。

    所以,“意义”是一个伪命题吗?

    如果没有绝对的美德,绝对的善,那一定是一个伪命题。

    如果没有绝对的功勋和奖赏的标准,那一定是一个伪命题。

    如果没有绝对的是非真理,公平公义,那一定是一个伪命题。

    然而,绝对的美善,公义,奖赏,确乎存在,难道这不是你我所知的人生大幸吗?

    耶和华是良善正直的,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诗篇 25:8 和合本)

    良善正直,在于至高者神。

    耶和华按着我的公义报答我,按着我手中的清洁赏赐我。(诗篇 18:20 和合本)

    公义,清洁,必得至高者的赏赐。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马太福音 5:12 和合本)

    为义受逼迫,也可得赏赐。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 (马太福音 5:46 和合本)

    爱那些不爱你的人,你将得到至高者的赏赐。

    我也必将合我心的牧者赐给你们。他们必以知识和智慧牧养你们。” (耶利米书 3:15 和合本)

    言语,充满智慧的言语,来自至高者的智慧和知识。

    立德,在至高者那里建立德行;

    立功,在与至高者同行中,安守本分,做成差我来者的功;

    立言,说来自清洁,公义,和平的话,这话语是带来生命和盼望的话。

    愿你,我,他,能活出这德,这功,这言,愿你,我,他,能竭力追求立功,立德,立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义是一个“伪命题”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uy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