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生命有什么可能》第4章 能力:如何走向高手之路02
上一篇,我们读了,我们和高手的差距关键不在于知识,而是能力,是能力的较量。今天我们读关于知识能力,两者有什么关系?如何拥有我们心心念念的高手的能力?
知己知彼,要做高手,就先了解高手,看到高手的能力全貌,就能加快自己能力的提升速度。就像去到一个新地方,先要看地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方能看清全貌,才能知道最优路径。
01 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知识、技能与才干
任何能力都能分成:知识、技能、才干,能力的这三个核心要素称为能力三核
知识:知道或理解的东西,评价标准是广度和深度。
技能:能操作和完成的技术,评价标准是熟练程度。
才干:我们无意识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质,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无评价标准。
02 知识和技能
① 知识能学到,技能只能习得
获得知识有那种瞬间的快感,“读书的AHA时刻”“醍醐灌顶”、“当头棒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瞬间感觉懂了、会了、知道了。
你掌握了知识,不一定掌握技能
例如,语言是技能,而不是知识。你可以学到关于语言的相关知识,但不等于你拥有语言的技能。你知道英语音标用那个部位、用什么嘴型,但你不一定能发出准确的音,你知道很多语法知识,不等于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你知道骑自行车的理论,但你不去练习,你也不会真正的骑自行车;你学了再多游泳的知识,你不下水,你也永远学不会游泳。
技能是你能调用多少知识,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要把知识当成技能去修炼。(《精进》)
② 知识学习是瞬间的,技能需要漫长的笨拙期
知识可以很快学到,技能却只能通过长期实践习得。你懂了、会了、知道了,但不一定能做到,知行之间有难以跨越的鸿沟。所以很多人说,懂得了很多道理,掌握了很多知识,却过不好这一生。
知识和技能就像知和行,知道很容易,就像孙悟空一个跟头就能到西天。技能和做到很难,像唐僧,需要十万八千里,还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但这也说明,只要你愿意,你想,就能通过“漫长的笨拙期”习得你想要的技能。
技能就像婴儿学走路,开始甚至都是笨拙而滑稽的,你要接受自己拙笨的开始,否则你永远也学不好任何技能。没有人能一开始就做好,就熟练掌握技能。你可以要么不做,要么做好,但没有“要么不做,要么一出手就是最好”,不要用想象的完美的自己打败现在想努力的自己。就像婴儿学走路,总要跌跌撞撞,歪歪扭扭,就像小提琴高手一开始也都会发出锯木头的声音。
你有没有知道了很多知识,却还是做不好的时候?你准备怎么破呢?
你有没有因为现在做的不够好,就不想开始的时候呢?因为做不好,就不做了。
03 技能和才干:技能反复操练、就能内化,成为才干,自动自发,无知有能。
如果你让能技能升级为才干,那就完成了最牛的一项能力修炼,无意识、自动化、习焉不察,无需过脑子就能直接使用这项技能,就像长在了你身上,收放自如,仿佛与生俱来。例如不用思考发音或语法就能说话,不用看键盘就能打字,不用想就能骑车,不用思考就能下水游泳,如果你已经掌握了这些技能的话。
你有这样习焉不察的技能吗?想想是什么?不要浪费了自己的才干哦。
技能反复修炼,才能成为你不知不觉的才干。魔术在上台前需要经过3000字的练习,明星的明星感,老师的个人魅力,商业决策者精准的直觉,一流运动员特殊的节奏,好员工天生的责任心……不一定是天赋,而是经过大量技能练习后,才能与天赋交融的体现,是练出来的。
写作是技能、玩牌是技能、炒股是技能、表演是技能、歌唱是技能、创意是技能、设计是技能、说服是技能、解体是技能、思考也是技能……(《精进》)
就像有人问郭德纲,您这讲相声,万一有一天江郎才尽怎么办?郭德纲说:我们讲相声学的是技术,练的是手艺啊,这和炸油条一样,一个炸油条会担心自己江郎才尽吗?把相声当成手艺,不当才气,才气会尽,手艺只会越来越精进。
朋友Y的故事
朋友Y说他原来审美能力很差。我很诧异,因为看到他做的PPT、海报,审美想当哇塞。他说,是的,原来和朋友出去玩,朋友看了他拍的照,都很唏嘘,不再让他拿相机,拍的太差,太丑。朋友没有抱怨,只是以后每次出去玩,都自己拍几千张照片,以量取胜,总有好看的。
这就完了吗?没有,他会分析为什么这张好看,为什么那些不好看,可能是角度、灯光、构图……等,每次都这样操作一遍。慢慢的,就能拍出好看的照片,最后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朋友都惊诧的问他是不是报班学习了。从此,再一起出去玩,都拜托他给拍照。而对于不了解他的人,都以为这是他的天赋。
我听完,很是感叹,我以为审美能力是天生的,原来也可以通过练习习得,技能真的是可以也是需要通过漫长的练习习得的。而“如何拍出一张好照片”这个知识,在网上随便一搜就有很多,现今社会,获得知识很容易,一看也会觉得懂了,会了,但完全不代表你就会了。
继续修炼,就能“随手一拍”就是大片,仿佛长在了身上,随意就能迁移到做PPT做海报上。
你有羡慕别人拥有的所谓“天赋”和能力的时候吗?想想哪个是你非要不可的呢?那就找到方法,持续的、正确的练习,就像《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
《倚天屠龙记》里的故事
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像张三丰学太极剑一段,就体现了知识,技能,才干的升级过程。
张无忌大敌当前要与剑术高手比剑,却不会剑术,张三丰当场传他太极剑法,半个时辰后对决。张三丰一招招展示,张无忌不记招式,只看剑招中的剑意。张三丰问“记住了没有?”张无忌说,“已经忘记了一小半”,想了想后“已忘记了一大半”。
张三丰又演示了一遍,竟然没有一招相同。张无忌却在沉思半晌后,满脸喜色的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的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这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吧”。
为何?你看懂了吗?
张三丰传授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精髓。剑招、剑术、剑意,拳谱、招数和内功,就是知识、技能、才干,就是。上乘武功的才干一致,技能相通,只是知识略有不同。
04 不要迷恋才干,才干很重要,但没有技能和知识,也没戏。
才干只有和具体的技能结合,才干才能外化出职业能力,才干才有了被识别的价值。
例如好奇。单纯好奇,可能会变成八卦、变成批判性思维,要将好奇和技能和实际工作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古典老师的好奇和职业生涯、写作结合,变成了他的职业能力。
在古典老师看来,对于大部分职位,知识和技能就已经足够,而对于一进公司就要发挥天赋、jump out of the box(跳出盒子)的小朋友,我要说,先进去你的盒子!知识、技能只需要认真和努力,所以对于大部分工作,认真努力就有80分,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浅,他们根本没有做到80分。
如果你知识希望通过找到天赋少付出些努力来超车,你就根本没有资格谈天赋。
例如,华为那个刚进公司就提战略性意见的新人,还没进到盒子里,还不了解公司里面的文化水土,还是个外行人,就提战略新性意见,结果可想而知。
《任正非传》里的故事:
有一个北大毕业的学生,入职华为,他刚到华为不到2个月,觉得华为的经营战略有问题,自己作为新员工,有必要提出来。
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了任正非,历数了华为的弊病和改进方法。
写完之后他很满意,相信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打动领导。
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任正非给出的批复却是:“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马云也说过类似的话:刚进入公司三年的员工,不要谈战略,先把战术做好,再考虑战略的问题,谁跟我谈战略,我开除谁。
战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哪有随意指点的江山,每个决策背后,都是无数复杂的平衡。
小结:
高手拼的不是知识,是能力。知识可以学到,甚至可以瞬间学到,但技能只能习,且有漫长的笨拙期。所以,如果你想拥有一项技能,要找到方法,持续的、正确的、刻意练习,你就能掌握技能,继续修炼将技能内化成自动化的才干,这样就能随意迁移。最后,不要迷恋才干,眼高手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