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在考研专业上的选择开始纠结,想找一个所谓的专业好,轻松的,不拖累自己的。
说来也挺有意思,就像前几年我对工作的一个清晰的奢望:钱多、事少、离家近!
人好像就是这样,越在纠结面前,越在危机面前,好像更容易去选择一些不着调的东西。
我还是问了几个我的偶像,也就是我敬佩的几个老师。老师问我,你学的是为的什么,如果只是依据目前的眼光,毕业了很可能就会变化。
其实我是回答不上来这么终极的一个命题的。
老师继续说:学什么最终不从事什么的多,也就是求学的目的,学的是独立看待问题的多层角度。在所有拐弯的地方,都是为了驾驶技术的娴熟。
我本来是要听老师的推荐的,但是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是为了通往一条路,通向自我认识;走什么路都是为了一个方向,为了找到我自己!
前天,好友打来电话,问我这段时间从集体生活中走出来,一个人还习惯不?
朋友特别担心我,问我每天还能遵照计划不,每天都能静下心来吗之类的话。
他这么问我,其实我特别能感觉到这种担心在他心理上的投射,我又想到了他口中说到的自觉的“觉”字,这正是道家所追求的一个话题,也是我最近才明白的一个道理。
道家将觉分为“自觉”和“他觉”两个概念。对他人、他物外部环境的感知,叫他觉;对自我、身心变化的领会,叫自觉。
我不晓得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语言,朋友才能领会到我自己现在的一个心情。我觉得人从一个环境过渡到另外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只是觉悟达到了一个新层面而已。
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都能总结出好多的道理,工作有工作的道理,或深或浅;生活有生活的哲理,或大或小。但这些,都只是我们的一个“觉”察:没有进过机关的小伙很早就从事机关工作,在摸爬滚打的几年中,他总能意识到一些潜道理,总会发展一些深问题,他会对细节性和片段的微观世界进行一个自我的断定:
能够“觉”察出机关人应该有的礼仪和言谈,对会议的紧张和轻松能够做出判断和调整;不仅如此,还能够察“觉”到自己对不同人言语肢体上的微观表现,对自己压抑和放松情绪的认定和管理。
长期的察“觉”会让自己总在当局者的氛围中。这是事实,因为没有了魄力和勇气,总是言语上的问题是第一!
当自己从当局者的氛围里走出,成为一个旁观者,轻松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内心的“觉”察性。
朋友担心我,叮嘱我,不要忘了自己的自觉性。我觉得自觉,不应该只是自律性,我们要在感官意识层面的理解和发现,更关系到我们精神层面的洞察和体悟,这才是自觉的全译。
我们自觉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识的过程。
其实学习也往往是这个道理:无论我们在哪里,干什么,选择什么路,都是为了通向一个自我的认识;而无论是路多远,看的有多浅,也都只会朝着一个方向,为了找到自己的方向。
身在局内人,同时也要抽身当作局外人来看自己:
哦,原来我是这样的人,哦,原来我不喜欢那样的人,噢,原来,这个样子就是我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