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讲一讲营销心理学中的“预期效应”。
一个经营美容店的朋友,在前段时间拓展了一项自制面膜的业务,即:为来店里的顾客当场调制适应TA皮肤状况的面膜。
自制土豆面膜过程我就问她,“你打算如何宣传这款新产品?”
她不经意地说:“这么简单的东西,还宣传啥?发个公众号告诉一下客户有这么个事就行啦!”
我一下子无语了。
做美容行业,毋庸置疑,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顾客的体验了。体验好不好,产品是一方面,顾客的心理反映也不容忽视。而广告宣传就恰恰能影响到顾客的心理预期。
有一项实验,在啤酒里加醋(根据人们的通常认知,这样的搭配是不好喝的)。把受试者分成两组,第一组人员在喝啤酒前,实验人员就把加醋的情况告知他们,结果第一组受试者喝完后,都表示不好喝。而第二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喝完啤酒后觉得味道不错。当告诉他们实情后,他们还是表示喜欢这种加了醋的味道。
于是科学家得出结论:人们对事物已有的印象,会蒙敝自己观察问题的视线。而对一件事的期望,会影响到我们对其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我们觉得这东西不好,那么通常体验也不会好;反之亦然。
比如:小米在发布“小米4”时,就采用了这个技巧。他们从工艺的角度对用户进行了科普,“小米4,奥体304不锈钢,8次CNC冲压成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么一宣传,小米手机的逼格一下子上升了,即便观众看不懂具体的工艺制作术语,但在这种视觉冲击下,也会觉得它很牛逼。事实上,所有手机都采用了这种工艺制作,只是之前其它的生产厂商没有从这个角度宣传罢了。
除了视觉上,在味觉上也会影响顾客的体验。比如,餐厅的菜牌上一般都会在食物名字前加上修饰语,如“维也纳巧克力杏仁蛋糕”、“阿拉斯加鳕鱼”、“法式烤鸡腿”。看到这些高逼格的修饰词,你会不会开始流口水了?
除了视觉、味觉以及其它感官的认知和体验,预期还能改变人们的主观甚至是客观体验。
有一个实验:相同的饮料,分别以20元的售价和40元的售价,给实验者学生喝,然后让他们答题。结果是“价格取决成绩”:喝了40元标价的学生比喝20元标价的学生答题准确率高28%,特别是在瓶身上标有“改善思维功能”的信息后,与价格威力结合,其效果更加突显。
事实上,质量是一个主观概念,价格则是质量的一个参考量。即使是同一产品,价格过低,会让用户认为它质量不好,结果,它的质量真的不好了。
再回到我朋友的面膜上,如果把产品的研发过程和相关知识点宣传过于简单了,用户就觉得这产品没什么了不起的、功效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产品更不值这个价。结果,体验过后,产品的效果真的就不好了,价格也真的偏高了。
广告宣传的目的就是塑造人们对产品、服务及至公司经营理念的正面预期,而这种预期就是一种认知的偏见。
当今,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已经从商家单方面的承诺转变为熟人的介绍和口碑,而熟人与口碑本身就是非常主观的。通过“一传十、十传百”后,你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享誉全城”还是“以讹传讹”,全取决于初期的产品宣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