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李白(二)

作者: 柠sir | 来源:发表于2016-10-02 20:44 被阅读0次

     李白就是那样与众不同、挥洒自如,但这也和李白远大的志向有关,还与他无比强大的文化有关,李白认为自己是不但是以为超级一流的诗人,也是一位超级一流的政治家,终于有一天,李白迎来了第一个能让他实施远大理想和报复的机会!

    图片发自网络

     唐玄宗的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这一年李白四十二岁。唐玄宗下了一个诏,这么说的∶“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秀逸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具以名荐。”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不管你现在是个布衣,是个老百姓,做过官没有。还是说现在已经是,国家的一级官员,只要你精通儒学,或者精通文章,或者是你一技之长。总而言之,你是个有用的人。你所在的当地政府,都可以把你推荐。

       唐朝时期经常会发这种诏书,因为表现统治者求贤若渴啊!这样就正好应了李白的心,李白是二十多岁就出来闯荡了,现在四十二岁,将近二十年他都在干什么呢,前面一章说了,他就是在写举荐信,那李白会选择什么样的人把他介绍给唐玄宗呢!他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和唐玄宗关系十分密切,那就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这样看来,李白还真的是很厉害,皇帝的妹妹都认识,那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呢?原来唐朝时期王公贵族都很信奉道教,玉真公主和李白正好也都信奉道教。

     那李白为什么会信奉道教呢?这就和一个人有关了,他就是元丹丘,我们一定记得李白有一首《将进酒》上面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这个“丹丘生”就是元丹丘。这是李白的一个老朋友了。李白有一首诗里边说“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我们俩交往多少年,三十年。这三十年里边,我们的命运有好有坏的时候,但是我们一直是同命运、共呼吸。这两个人关系特别铁。就这样玉真公主就和李白认识了,然后玉真公主就把李白推荐给了唐玄宗。

    图片发自网络

     唐玄宗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充满政治渴望的李白,迎来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机遇,这一年,四十二岁的李白接到了唐玄宗的诏书,来到了他日思暮想的都城长安,那他接受了什么样得招待呢,话说这个招待还是很高大上的,李白以一个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惟一的一个。

     具体是这样的,据李白日后的诗歌描述,就是本来唐玄宗是坐着轿子的。他从轿子上下来,亲自步行到李白跟前来接见他。这是很隆重的礼遇。 然后不但亲自去接李白,还设宴款待李白,说唐玄宗让他坐在七宝床上,这个七宝床,不是他坐在床上。因为床这个字,在唐代的时候,是凳子椅子的意思。从礼遇上来讲,从待遇上来讲,从接待的规格上来讲,唐玄宗是很器重他的。然后我们来说,那唐玄宗会给李白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呢?李白被唐玄宗任命为翰林待诏。在宫廷中的翰林院供职。

     那么这个翰林待诏又是什么官职呢?是六品官衔。翰林制度是从唐至清特有的一项职官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史、文化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翰林”之名汉代已有,本指文学之林,是文翰荟萃所在。唐代开始作为官及官署名,最初的性质是“天下以艺能技术见召者之所处也”(《唐会要》卷57“翰林院”),文学、经术、僧道、书画、琴棋、阴阳等各色人士以其专长听候君主召见,称“翰林待诏”。

     但是在唐朝时期,较多地选用文学士人,称“翰林供奉”,用于起草诏令,议论时事。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在翰林院之南另建学士院,专门负责掌管“内制”。原有翰林院自此一分为二:一为翰林学士院;一为翰林院,人称旧翰林院。二者虽皆有“翰林”之名,但性质却很不相同,前者专以待文学之士,是在禁中起草诏命、参预机务的枢要部门;后者则杂处各种技能之人,是在内廷供奉君主。

       所以说李白在宫里担任的就是陪皇上玩的职位,那么李白的笔就不是用来起草诏书的。是用来写诗文,用来润色鸿业,是用来佐佑王化的。是用来陪皇上散心的。这是一支散心的笔,不是一支走向政治前途的笔。

     就这样李白 痛苦万分,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李白,在长安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视,一直处在以诗文侍奉皇帝的御用文人这样一个尴尬的地位,怀才不遇的李白在长安待了一年多就离开了。(待续)


    忆李白(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李白(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md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