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来气”炉子的温暖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冬天很快就来临了。乡镇工作的第一个冬天,可是真没少为难!回想起来至今难忘!
当时过冬天时,凡乡镇机关人员,每人发300斤大煤块儿,一个铸铁的小炉子,说是叫“憋来气”,外加几节白铁皮烟筒,这就是冬季取暖的全部装备了!好在办公室的同事都很热心,三下五除二,就帮我把炉子安了起来,烟筒不够长,还又替我去领了一节。据说财政助理是个很抠的人,平时同志们领蜡烛,一般都是给半根儿,领稿纸都是给十拉张,都没舍得给过整根儿、整本儿的!烟筒要以旧换新,领导签了字才给加。第一年就给我加了一节,对我还是特殊照顾的。
这个“憋来气”的炉子,别说点起来了,名字我都是第一次听说!开始根本不知道咋点着,别人帮着点上了,一会儿就烧灭了,加煤时小块儿的,不小心就漏下去了,大块儿的炉子口又下不去,忙活了一大天,搞得灰头土脸的,连一壶水都没烧开,屋里也没烧热乎!
后来虚心向同事学习要领,别人点炉子时在一旁仔细看着,原来点火时,不能光用一张旧报纸,还要有玉米芯,或者小木头片之类的,说是叫引火柴,要等木片着起来,再加煤块儿,加煤时要把大块儿的砸开,大小要适中才行,炉膛里要有空隙,虚火才能烧旺。烧水壶时要放上小炉盖,把炉子口盖严实了才能烧开水……“憋来气、憋来气”,盖严了才能憋住气,烟筒才能抽起来,火才能旺起来!
掌握了方法要领,小炉子用的越来越方便了。在漫长的寒冬里,不论是大雪纷飞的天气,或者是寒风刺骨时候,这个小小的“憋来气”炉子,可是成了我的救星,平日里不光用它取暖,还能用它烧水做饭,烤馒头地瓜,煮花生、煮豆子,甚至用它烤鞋垫、鞋子等等,使冬季单调无趣的生活,多了不少的快乐,使寒冷孤独的日子里,增添了不少的温暖。
这几天因为调友的来访,不禁回忆起当年乡镇工作的经历。当年选调锻炼阶段,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点点滴滴,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乡村干部、农民群众,一个个质朴的镜头,像重播的黑白电影,历历在目。不禁慨叹,岁月蹉跎、青春无悔!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走过的路、吃过的苦、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都会渗透到你的血液里,成为你人生前进的内在动力,帮找到那个最好的自己!
在乡镇工作的十几年里,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太多的坎坷泥泞,结识了基层的黎民百姓,目睹了乡村的沧桑巨变…正是这十几年里,扎根于肥沃的乡土,汲取了最深层的养分,才使得后来的几十年的工作中,能收获朴实的感情,扎实的作风,厚实的积淀,真实的故事……
永远珍藏、感恩、怀念那些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