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哲学浅谈——墨家《兼爱》中篇浅谈(2)

中国哲学浅谈——墨家《兼爱》中篇浅谈(2)

作者: woxingwosuai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13:31 被阅读0次

作为春秋时期的孔子和墨子,都曾想改变当时社会现象,当时的儒家最开始流行,后起之秀墨子看到儒者的弊端,因而提出了和孔子仁爱观点不一样的“兼爱”,在上篇我们主要当时现状,在中篇主要谈论的是要不要坚持执行《兼爱》以及有哪些好处的问题,很多观点都是《兼爱》上篇有所论述,所以作为辩论的文章,我觉得《兼爱》写的确实不好,逻辑条理不清晰,上﹑中﹑下三篇经常反复论述,中篇用上篇观点,下篇用中篇观点,而且深度不够,这个也和当时层次不同,墨家一般都是以底层劳动人民为主,儒家都是一些贵族子弟,文化人讲学,所以更加有条理和逻辑,但是还是不如老子的《道德经》精炼,不能说它逻辑性不强我们就不探讨里面的哲学思想,《兼爱》论证方式不好,但是对善良朴实的劳动人民还是很有帮助的,他老人家用这套理论是为了拯救苍生疾苦,和佛家类似,这个我们后面单独来出来探讨,墨家最终的发展形式变成了游侠:兄弟我们不能同生,但求同死,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的子女就是我的子女,兄弟们不能互相出卖!兼相爱,交相利,你爱我,你付出了利,OK,后面你来找我我帮你,还你利,爱和利绑在一起,相互交融,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中篇了!

兼爱中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上篇说过)

害处: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产生害处的原因:以不相爱生。国家﹑宗族﹑士大夫﹑家庭﹑个人不想爱生导致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这个现象这么不好,我们怎么去改变呢?墨子说“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这个话怎么理解呢?你和我互相尊重,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大家都很淳朴善良,这样慢慢的都大家就不会有偷盗,杀人等各种社会问题,也不存在家族和家族对抗,国家与国家的战争,这样整个社会都会“和谐”的不行。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墨子啊,你说的这些确实很好,但是天下最难办的就是这件事啊。

墨子说道:你们就是不能知道兼相爱的好处,还没有分辨兼爱的深层次因素,你们想想看,攻打其他国家,将军们都能为了成名,到处杀人,这些老百姓都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君王喜欢,士大夫们就可以做到,但是我说的兼相爱,交相利,是完全和这个完全不同的,而且有大利益的好事啊!你爱我,我也爱你;你有利于我,我也会有利于我;你憎恶我,我也憎恶你;你损害我,我也损害你,那么你说的困难,主要还是君主不愿意用我的方法施政于民,士大夫因为国君不喜欢就不施行了。以前晋文公不喜欢别人穿好衣物,臣子们知道了,就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样觐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说道:“象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重复一遍又一遍)

士大夫还是要皮一下,你说的似乎是这么回事,但是说道:“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行之于事,就象要举起泰山越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说道:“这比方不对。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济水,可以说是强劲有力的了,但自古及今,没有人能做得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可行之事)。古时的圣王曾做到过。”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大禹治理天下,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用来排泄渠水、孙水和皇水;北边疏通防水、原水、泒水,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黄河中的厎柱山分流,凿开龙门以有利于燕、代、胡、貉与西河地区的人民。东边穿泄大陆的迂水,拦入孟诸泽,分为九条河,以此限制东土的洪水,用来利于冀州的人民。南边疏通长江、汉水、淮河、汝水,使之东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地,以利于荆楚、吴越和南夷的人民。这是大禹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指岐周),象太阳象月亮一样,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独,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聚于人们中间,幼小无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从前武王将祭祀泰山,于是陈述说:“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祭事。现在(伐纣的)大事已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即使是至亲,也不如仁人。万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当。”这是说周武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

在这里,我在增加我个人一点观点,孔子时期谈的是尧,舜以及周文王和武王等时期的故事,然后通过辩证唯物的思想(古代没有这种关键词)探出了一套属于有利于国家的哲学体系,同时墨子也是用这些故事,看待问题时候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说,同样的事情,看待问题方式都不一样,孔子思想在当时那么先进,你墨子依然不能按照孔子的思考方式,还是墨家看到儒家的很多错误。你说用统一的哲学体系能解决社会问题吗?显然也不行,孔子死了,儒家分崩离析,墨子死了也一样,自己都不能统一学生思想,还想统一广大人民群众,难呐,唯守仁先生心即理代表一切。哲学在推动人类前进,科学在验证哲学的空。

相关文章

  • 中国哲学浅谈——墨家《兼爱》中篇浅谈(2)

    作为春秋时期的孔子和墨子,都曾想改变当时社会现象,当时的儒家最开始流行,后起之秀墨子看到儒者的弊端,因而提出了和孔...

  • 中国哲学浅谈——墨家《兼爱》上篇浅谈(1)

    孔老夫子的思想由于比较多,更有很多大师都讨论过这类话题,我就拿一些相对冷门,没太多人谈起的墨家开始讨论中国是否有哲...

  • 中国哲学浅谈——墨家《兼爱》下篇,“兼相爱,别相恶”浅析

    开篇仍然是说明仁人的事业,该如何做: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和上篇与中篇一样,接着指出现象:国与...

  • 墨子,一个被和平事业耽误的旷世奇才

    墨子,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创立的墨家,和儒家、道家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的思想,主要是“兼爱、非攻”...

  • 墨者取义

    昨夜读《中国哲学史》之第五章墨子及前期墨家后,饶有兴致,遂作浅谈,留以后观。 从前看王小波的一篇杂文里讲,有...

  • 墨子与墨家学说

    墨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大主要的哲学学派,墨学和儒学并称为显学。墨家思想由墨翟(墨子)创立,以“兼爱非攻”“...

  • 墨家——兼爱

    在墨家看来,世界本是平的,人与人之间也就应该公平相待,兼爱彼此,只有这样,才有全人类的幸福和尊严。世界需要和平,世...

  • 2020-07-02

    浅谈 浅谈模块设计宏内核 浅谈接口设计Flags 浅谈稳定性设计重试 浅谈人员业务结构设计矩阵式 浅谈接口设计 |...

  • 《中国哲学简史》:浅谈中国哲学

    1、哲学与宗教 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会像其他国家一样,注重宗教的力量。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辨析“宗教”与“哲学”的区别...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墨家的“兼爱”

    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概念。墨子出于游侠,兼爱正是游侠职业道德的逻辑的延伸。这种道德,就是在他们的团体内“有福同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浅谈——墨家《兼爱》中篇浅谈(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pa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