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最近又受到上司的批评,起因在于她写的报告又出现错误,甚至还被投诉到老总那儿,为此,上司大为恼火。
天天告诫S,你写报告时,“一定要多加小心!别天天糊里糊涂,宁愿写慢点,也要多多审查”。
S心理也很委屈:“明明自己很小心翼翼检查过每份报告,错误还是无法避免,也不能把责任全归于我啊?为什么你们总审查时没看到呢?”
气话归气话,静下心后,S决定好好捋捋发生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有粗心大意的自身原因。
S从小就是性格急燥的女孩,当然,这不是天生,是后天成长过程中逐渐习得。
小时候,S喜欢慢吞吞做事,但父母总喜欢催促,一旦稍为慢点,就是谩骂与数落。
无形中,S养成做事总是草草了事,慌里慌张。遇上急事,更是心跳加速,大脑发萌,机械反应快速做事,因心理老担心自己动作太慢,总感觉会招来人骂。
这么多年,至于为什么这样,S其实没有深入反省过,只靠本能做事,有时被别人催得太急时,会心理骂对方一万遍,或者脸色上显得极度不高兴。
包括她写文章亦如此,总是急急匆匆当任务完成后就万事大吉。从未有过耐心去修改,精心打磨每个字、每句话。
所以,从性格看一个人的成就,也不是没有道理。
S一直碌碌无力,甚至一事无成。人到中年,被岁月消磨掉有棱角的个性,没有血气方刚,更多是与生活逐渐妥协。
从这次写报告中,S第一次有耐心地反省过自己粗心大意的行为。也深刻意识这个缺点带来诸多弊端,她开始决定改掉这一个严重的陋习。
因此,在写报告过程中,会反复阅读与湛酌,也会抽出时间去研究写得好的报告来不断提升自己写作能力。
二、APP软件太劣质。
因为公司节约成本,买了一个很差的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出问题,导致相应的资料出现各种错误,反复整修,浪费不少时间。
时间一久,盯电脑过长,人的大脑与视觉反应迟饨,在混顿状态下写出报告质量欠佳,易出现思维与本身打字各种错误。
写出的成文报告,总审如果细心,拿岀去的成品报告难免不出问题。
但上司始终无法理解这个浅显的道理。
是人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能百分之百没问题,或者完美无暇。
比如:出一本书,为什么有三查三审这道流程,这不是无道理的。
但S的上司,似乎不太懂得这个观念。在他印象中,就应该是零差错。
也多次反馈APP的问题到高层,但始终得不到解决,只能这么将就用着。高层管理也一直推诿说“没有办法,叫网管与App相关人员对接处理等等客套话。
作为底层使用者又能奈何?

三、公司管理混乱。
S所在的公司,是重新组建的团队,上司以前从事技术类,无管理经验。整个工作中的分工不太具体,也不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只有大方向。
任何团队,人员多,出问题的事相应就会多。面对各个环节,他没有深度了解与考察。
只有出了纰漏,开个会或口头解决下就OK。
许多公司当下面临的问题依旧再犯,又往返重复。每天忙的不是工作,而是处理各种App中数据中错误的问题。
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感觉。或许,也是底层员工理解不了的公司高深管理艺术吧!
四、工作流程不清楚。
因为缺少管理经验,没有健全的制度,包括S所在的重要部门,审核流程上极度不规范。
每次出报告都是在慌乱中拿出去,一旦出了问题又找人承担责任。显然,这不是一个公司发展壮大应有的态度,也不利于市场竞争优势。
上司始终没有抓住工作的核心本质,只顾及眼前小利益就足矣!
至少在S眼中,这么底级的错误应该是知道,而高层显然不想理会。
所以,只留下底层员工干着急的份。
当然,也不排除高层原本没有打算长远发展下去的想法,只要当前的有点利益就行。
最后:
作为亲眼见证公司发展着的员工,S总在想:若换位角度来思考,她应该如何管理这个团队呢?
没有掌握真正实际权力的领导者,面对发生当下这些事儿,应当如何解决呢?
多观察岀现的问题核心本质是什么?
哪些环节可以优化?
……等等。
而不是浪费时间,只埋头做事,不抬头看路。无论对个人或是团队都不利于成长。
现实社会中,是是非非,都不是按照自己想法来做,而是要实践操作,多去尝试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