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生存的无奈。
大学毕业,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北上广深,我最终选择了北京,不为其他,只因好多熟悉的朋友也在这个城市,于是我们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北漂。也许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真正明白这两个字的含义,而和北漂紧密联系的,估计就是北京的地铁了。作为上班族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北京地铁每天日客流量估计达千万次。
初来北京,住在海淀软件园附近,实训结束后,在国贸找到工作,于是13号线和10号线便成了我每天的必需课,每天六点半起床,乘公交赶到西二旗地铁站,下了公交,走过天桥,排队安检,挤入地铁,便成为了我的常态。估计是我起的早的缘故吧,每次车来了,都可以挤进去,地铁里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挤,在知春路换乘10号线,换乘站的人每次都是最多的,好不容易下来了,又要走好长的换乘线,10号线是环行线,虽然到单位还有很多站,但这号线运行速度挺快的,不像13号线那么慢。
因为不想起来那么早的缘故,我趁着周末找了个房子,于是新的乘车路线伴随了我五个月。咸宁侯村,双桥地铁站,便是我那段时间提起最多的词汇。住的地方是公寓房,是城中村,房价也是很便宜的,只是住的地方离地铁有将近三十分钟的路程,再加上是冬天和修路,这段路成为了我不堪回首的回忆。每天七点二十起来,走半个小时拥挤的路程,迎着冷冽的寒风,赶到地铁口,还要排好长的队进站。都是来了两三辆车才能挤上去,每次也只能挤进一两人,拿包是不便的,有时人都挤不进去。乘客之间全部都是零距离,认识不认识的男男女女,都是我前胸贴你后背,她的马尾辫堵在他的嘴巴上,脚不沾地站在别人腋下什么的是家常便饭。
人进去,相片出来,饼干进入,面粉出来,这些形容北京地铁拥挤的夸张语言诙谐幽默悲喜交加。
在地铁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因有拥挤而产生争吵的,也有因此而打架的,每天都会在地铁里发生。在我这将近两年坐地铁中,因拥挤而争吵的见了好多次,基本上都是女生。因别人在挤地铁中碰了她,然后就开始大骂起来,另一方也不干认输,于是吵闹声充斥地铁里。为什么男的不吵架呢,因为直接就动起手来了。
因为不想走那么长路程到地铁站,于是又开始了找房子的旅程。物资学院站便成为了接下来九个月必经的路线,住的地方是厨房间,大概有七八平米,正好适合我一个人住。小区离地铁口很近,离公司也就十多站的距离,于是6号线呼家楼和10号线国贸便成为了当时最常听到的声音。早上,排几分钟的队,进入地铁站。幸好地铁里实行无包通道,我才得已很快进入站里,但也有个别女的拿个小包走此道,遇到不严的检查员,可以顺利的通过,若是敬业的,坚决不让,由此又会听到争吵声。物资学院站也是人数较多的站,每次都是硬挤上去,车厢里也是人挤人,人挨人。就这样经历了九个月的生活。
房子到期,加上屋里潮湿,然后又开始找房子。也赶上自己倒霉,房子到期的时段正赶上北京大兴失火导致政府加强对租房的监察力度,一些违租房强制拆迁,租房价格也是飙涨。好不容易找到海淀西北旺附近的房子,也被多宰了五六百。住的地方离百望山森林公园很近,但离公司却很远,每天六点多起来,坐303或者384到地铁站,然后再坐上22站地铁到单位。这段时间4号线北宫门和10号线海淀黄庄成了我的日常。
2018年5月中旬,从上家公司离职,新公司在望京。加上女朋友在附近的将台工作,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找房子。6月份是毕业季,房租都普遍的涨,夏天的炎热和找房子的苦,纠缠了三周,终于找到还算满意的房子。物资学院站,又一次住的地方,兜兜转转了好久,又回到了原点。物资学院站和望京站便成为了我的日常。
这是目前在北京的搬房经历。后续再添加!
网友评论